此人當眾怒懟曹操,人人側目,最後的結局耐人尋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曹操是東漢末年群雄中最厲害的一位,從東漢建安元年(196年)開始,他把漢獻帝劉協掌握在手裡,有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資本。
不過,很多割據勢力並不服氣,就連東漢成武侯、鎮南將軍、荊州牧劉表的別駕劉先,都有讓曹操非常難堪的經歷。
劉先是零陵郡人,是一個「博學強記」的人才,他曾勸說荊州牧劉表向曹操靠攏,但劉表並沒有給出明確答覆。
有一次,荊州牧劉表派遣劉先出使許都,曹操設宴接待了劉先。
酒過三巡後,志滿意得的曹操假裝不經意地問劉先道:「劉牧如何郊天也?」
劉先知道曹操是在故意刁難他,企圖羞辱荊州牧劉表,就大聲回復道:「劉牧託漢室肺腑,處牧伯之位,而遭王道未平,群凶塞路,抱玉帛而無所聘頫,修章表而不獲達御,是以郊天祀地,昭告赤誠。
」
劉先把荊州牧劉表大大誇耀了一番,然後指出正是曹操等人阻礙,劉表才不得不在荊州郊天祀地,曹操抓住了一個字眼:「群凶為誰?」
劉先看了看曹操,又掃視了宴席上的所有大臣們,傲然說道:「舉目皆是。
」
劉先把包括曹操在內的文武大臣稱為「群凶」,眾人都很不忿,曹操更走近一步,亮出了自己的實力:「今孤有熊羆之士,步騎十萬,奉辭伐罪,誰敢不服?」
曹操認為,自己兵強馬壯,如果代表皇帝出征,誰都不是對手,劉先笑了笑,正色說道:「漢道陵遲,群生憔悴,既無忠義之士,翼戴天子,綏寧海內,使萬邦歸德,而阻兵安忍,曰莫己若,既蚩尤、智伯復見於今也。
」
劉先直接說明,就是曹操導致東漢朝廷式微,如果一味窮兵黷武,恐怕他會有蚩尤、智伯等人的慘敗下場。
到了這個份兒上,大殿里已經沒人敢說話,曹操一時語塞,也沒有繼續接話了。
劉先環視了一圈曹操和他的大臣們,頭也不回地離開了大殿。
不久,漢獻帝劉協在接受了劉先遞交的奏章後,任命他為武陵太守。
劉先回到荊州後,劉表已經得知了他怒懟曹操的事跡,一番濁酒犒勞。
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武平侯、丞相、冀州牧曹操在基本統一北方後,揮軍南下,第一個目標就是盤踞荊州的劉表。
這時候的劉表已經是「壯士暮年」,身體非常不好,他原本喜歡長子劉琦,但在次子劉琮娶了劉表繼室蔡夫人的侄女後,蔡夫人開始經常在劉表面前說劉琮的好話,同時肆意詆毀劉琦。
劉表很寵幸蔡夫人,對劉琦的態度越來越冷淡,劉琦為了避禍,聽從諸葛亮的建議出任江夏太守。
同年八月,劉表去世,蔡夫人的弟弟蔡瑁等人廢長立幼,支持劉琮接任荊州牧。
同年九月,曹操率軍逼近荊州,蔡瑁等人力勸劉琮投降,曹操一舉平定荊州。
劉先也跟隨劉琮投降了曹操,曹操對他的印象很深刻,不僅沒有責難他,反而任命為尚書。
東漢建安十八年(213年),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公,加九錫,建立魏國,劉先繼續得到曹操的信任,後來還被任命為魏國尚書令。
東漢建安二十一年(216年),魏公曹操又被晉封為魏王,實際上與皇帝無異。
東漢建安二十五年(220年),魏王曹操去世,魏王世子曹丕繼任魏王、丞相,改年號為延康。
東漢延康元年(220年)十月,魏王曹丕接受漢獻帝的禪讓,稱帝建立曹魏政權。
劉先晚年的事跡史書沒有記載,但悅史君認為,他既然能夠被曹操信任,那麼一定會有一個平靜的結果了,也算幸運兒了。
東漢末年荊州名族蔡瑁究竟是怎麼死的?
蔡瑁,字德珪,襄陽蔡州(今湖北襄陽)人。東漢末年荊州名族,蔡諷之子,初平元年(190年),劉表代王睿為荊州刺史,當時江南宗賊興盛,蔡瑁協助劉表平定荊州,仕奉劉表期間,歷任江夏、南郡、章陵等諸郡太...
到底是劉表遇到了「災星」劉備,還是劉備遇到了昏君劉表?
上一篇小編講到了劉表因為內部叛亂和個人猜忌而沒有主動在官渡之戰站隊,被評為不識時務。時間飛逝,官渡之戰已經結束,曹操通過數年時間徹底平定了北方的袁氏遺留問題。在安撫馬騰的同時,曹操大軍南下。在這...
三國歷史上劉備為何不願做劉表的顧命大臣?
劉表的身體越來越差,每天靠這藥物維持生命,人越到這個地步,越留戀這世間的花花草草。每天摸著蔡夫人嬌小的玉臂,劉表總是長長的嘆息:我死之後,不知道誰有這個福分。而蔡夫人總是一邊溫柔地看著劉表,一邊...
如果這個儀表堂堂的大帥哥沒死的話:曹操可能就沒辦法拿下荊州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魯恭王劉余的後代,荊州牧劉表就是割據一方的諸侯。史書記載他身長八尺有餘,姿貌溫偉,按照今天的話說,那就是長著大高個,儀表堂堂的大帥哥。董卓死後,他曾經派人入朝向李傕進貢,被封...
出身三國豪門 荊州真正的掌權者 為何陷害劉備投降曹操
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羅貫中老先生的神來之筆,主要以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的歷史為背景,以諸侯之間的戰爭為主體,其中蘊含兵法,權謀,人物等關係,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精神財富。
諸葛亮為什麼會選擇劉備做他的主公?
簡單說來,劉備在當時雖然兵力弱,地盤小,然而卻是最合適諸葛亮的主公。 公元207年(東漢建安十二年),諸葛亮27歲。當時曹操已消滅袁紹家的殘餘勢力,割據天下的軍閥,數量比十餘年前大大減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