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三國演義忽略的牛人,歷經三國、五朝不倒,司馬氏也重用其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後期,蜀國和吳國扛鼎人物殆盡,唯獨魏國人才濟濟,尤其以鄧艾鍾會最為矚目。

鄧艾和其子鄧忠滅蜀後,遭到決策高層的猜忌,死於牢獄。

鍾會因謀反,亦死於亂軍之中。

兩位良將功成身死,尤為可惜。

今天我們話題的中心人物就是鍾會的父親——鍾繇(讀油音)。

鍾繇

《三國演義》中提及鍾繇的文章片段較少,只在第五十八回"馬孟起興兵雪恨,曹阿瞞割須棄袍"中述說一下,馬超為父報仇,興兵討伐曹操鍾繇時任長安郡守,經略魏國西邊重鎮屏障長安,被龐德用計襲破,後退守潼關,潼關後來被曹操派遣來的曹洪和徐晃接管。

然後,鍾繇再也沒有出現過。

歷史上的鐘繇是潁川人(今河南許昌市),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潁川是個有名的郡縣,曹操重要的謀士郭嘉、荀彧(讀玉音)、荀攸、陳群,袁紹的謀士郭圖、武將淳于瓊,以及劉備的謀士徐庶都出自於那裡。

鍾繇與荀彧、荀攸、郭圖先後被當時的一個名叫陰脩的潁川太守舉薦為漢吏。

鍾繇在漢獻帝時就官拜黃門侍郎、尚書郎等要職。

後來與尚書郎韓斌一同策劃,協助漢獻帝擺脫董卓舊部李傕和郭汜的控制,東歸洛陽有功,被封為東武亭侯,官拜御史中丞,侍中尚書等要職。

《三國演義》中提及的一些事情,在歷史上確實發生過,只不過事情的真相卻不是小說所說的那樣。

曹操迎接漢獻帝東歸後,遷東漢的都城至許昌,讓鍾繇督治關中地區的軍政,被曹操授以便宜行事之權,可謂是封疆大吏。

鍾繇的治理下,曹操的後方非常穩固,讓西涼地區的馬騰韓遂很害怕,不得不遣子入侍。

鍾繇的畫像

官渡鏖戰時,形勢對曹軍大為不利,鍾繇派人送來兩千多匹訓練好的戰馬,解了曹操的困難。

被曹操贊為昔日為劉邦鎮守漢中的蕭何,曹氏政權無西顧之憂。

後來,鍾繇率軍擊敗了袁尚的河東強兵,並平定了匈奴單于的犯亂,又消滅了袁紹舊部的餘眾,為關中地區的穩定打下基礎。

後來,治理殘破的洛陽,通過招降納叛和遷徙百姓來充實洛陽的戶口。

數年之後,洛陽恢復了不少繁榮,為以後曹氏政權平定西涼地區提供物質保障。

魏國剛成立時,魏文帝曹丕重用鍾繇,鍾繇被封為廷尉,與司徒華歆司空王朗,一同位列三公。

曹丕向左右侍從稱讚道:「此三公者,乃一代之偉人也,後世殆難繼矣!」

魏明帝曹睿時期,鍾繇雖年事已高,但繼續被重用,封為太傅。

並於太和四年,也就是曹睿即位的第四年就病逝了。

鍾繇一生雖然沒有參加較大的戰役,但軍功甚多,扼守戰略要地,為曹氏政權提供穩固的軍事基地。

相對於軍功而言,他的政績更加顯赫,經略長安和洛陽這兩個漢朝古都,治理民政,使久經戰火摧殘的漢中地區恢復了繁榮。

鍾繇的書法

值得一提的是,鍾繇還是一位傑出書法家,篆、隸、真、行、草多種書體兼備,是楷書(小楷)這種字體的創始人,被後世人們尊稱為「楷書鼻祖」

鍾繇對後世書法影響非常深遠,王羲之等後世書法大家都曾經潛心鑽研學習鍾繇書法作品。

東晉時期的書法家王羲之並稱為「鐘王」

南朝時期的庾肩吾將鍾繇的書法列為「上品之上」,唐朝時期的張懷瓘在《書斷》中則評其書法為「神品」。

鍾毓的畫像

鍾繇有兩個兒子,長子鍾毓(讀玉音),次子鍾會

鍾毓繼承父業,有其父遺風,繼續為曹氏政權服務,並於魏元帝曹奐時期,景元四年去世。

在去世之前,鍾毓私下告誡當時掌權的司馬昭,不要因為有野心的弟弟(鍾會)不臣的行為連累鍾氏家族。

後來果然應驗,鍾毓去世的第二年,鍾會滅蜀後叛亂被殺在亂軍之中,不過鍾毓一脈沒有受到株連。

後來,曹氏政權被司馬氏顛覆成立晉國,史稱西晉,鍾毓的孫女嫁給了西晉司徒大名鼎鼎的王渾,並生下了名盛一時的王濟

三國演義里的鐘會

敬請期待下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戰火紛飛,卻成就了六家「一門三傑」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各路英雄,粉墨登場,各顯其能,可謂亂世出英雄。而一些家庭中,父子或兄弟均能建功立業者也大有人在,「一門三傑」也不罕見,讓我們一睹為快。1.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中,曹氏三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