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這個女人,北宋早就玩完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宋仁宗趙禎,北宋的第四任皇帝。
他一生共有3個皇后,一曰:郭皇后。
當年太后垂簾聽政時,太后很喜歡郭皇后。
後來太后一死,仁宗立馬廢除了她。
二曰:張貴妃。
張貴妃是宋仁宗最寵愛的妃子,可惜自古紅顏多薄命,沒多久張貴妃就病逝了,思念至極,趙禎追封了她為皇后。
三曰:曹皇后,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正是她陪伴了宋仁宗度過了大半輩子!
北宋時期,大多數嬪妃和宮女都出身於平民,可是曹皇后卻是個例外,她是北宋開國名將曹彬的孫女。
她性格溫柔,生活簡樸,經常會帶領一幫宮女在後宮的菜地里種菜養蠶。
可是一件事卻讓她展示出了才華,讓宋仁宗對她這個將門之女不得不刮目相看,這就是史上著名的「夜半平宮亂」。
曹皇后身為將門之後,娘家地位顯赫,但其實這對皇后來說,不見得是件好事。
曹皇后賢德至極,為了不讓自己的三姑六婆,七大姑八大姨都依仗著自己的地位來參政,就故意不和自己的娘家人來往,就算是自己的親弟弟曹佾也不例外。
為此她的家人也率先做出了表率,就在她被冊封皇后的當天,她的叔叔曹琮上奏,要求表示不領封賞,曹皇后的另一個親戚曹儀也自行請辭了軍職。
在後宮,曹皇后也從來不與其他嬪妃爭寵,在當時,張貴妃仗著得寵,越禮提出要借皇后的儀仗出遊,曹皇后不但沒有生氣,反而還同意了。
為此張貴妃十分的得意忘形,在皇帝宋仁宗面前極盡炫耀,仁宗對她生氣至極,狠狠地訓斥她擾亂禮儀。
雖為女人,曹皇后也非常的顧及國家利益,一次正月十五,皇宮裡張燈結彩,仁宗提議在宮中提議再搞一次燈會,以增加氣氛,這時曹皇后勸說仁宗道:這樣很鋪張浪費,應該多想想當下的老百姓。
仁宗聽後覺得很有道理,便取消了燈會計劃。
那個時候,正趕上范仲淹鬧新政,在宋仁宗的支持下,范仲淹的「慶曆新政」轟轟烈烈的開始了,這一切曹皇后都看在了眼裡,保持了異常的冷靜。
1063年,仁宗去世,英宗繼位。
這次皇權的交接也是一波三折,由於宋仁宗無子嗣,繼承人的位置空出了多年,皇族和大臣們暗潮湧動,都為爭奪皇權私下裡較勁。
被曹皇后領養在宮中的趙曙,一直徘徊在太子位置的邊緣。
仁宗晚年,立趙曙為皇儲,就這樣趙曙在惶惶不安中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史稱宋英宗。
但是這波瀾起伏的政局,卻在兩個人的扶持下平穩的度過了。
一個是當時的宰相韓琦,另一個人就是曹皇后。
仁宗死的當天,曹皇后忍住自己的眼淚,假裝仁宗沒死,讓所有的人都認為仁宗仍然還是在世的,直到第二天天亮,韓琦奉命進宮。
兩人安排好一切,才公布仁宗駕崩、英宗即位的消息。
沒多久,由於多年來的戰戰兢兢,心理壓力過大,宋英宗趙曙病倒了,為此韓琦只能建議曹皇后垂簾聽政來主持大局。
但是曹皇后並不弄權,始終秉承著「天下計不從一人出」的原則,涉及到國家利益的大事一律找來大臣們一起商議。
垂簾,對曹後來說不是一種權力,更是一種責任。
垂簾一年,朝政被她治理的井井有條,兩朝交接平穩度過。
英宗康復後,她才得以還政,重新隱居深宮。
英宗在位4年後便撒手人寰,這時英宗的兒子宋神宗繼位。
可是曹皇后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自己栽培多年的孫子,竟然和王安石臭味相投,兩人一拍即合,竟然決心搞起了變法。
這時朝中還有很多支持范仲淹「慶曆新政」的老臣,他們本已經歷過了改革激進帶來的痛苦,現在王安石又提出了變法,於是兩派便對立了起來,產生了激烈的矛盾。
王安石提出了激進的理論,即「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
主張朝廷實行「一言堂」的制度,容不得不同的聲音。
「一言堂」對於一個國家是危險的,曹皇后深知這一點,因為政令的改變,對國家的影響是一時的,而政風的改變對國家的影響是後患無窮的。
她終於出面阻止變法,說到動情之處還潸然淚下。
由於勸說無效,曹皇后便轉向了人事任命的問題上,以此維繫朝政的平衡,不至於出現向改革派一邊倒的情形。
1079年,史上著名的「烏台詩案」爆發了,詩人蘇軾因為詩中有不滿改革的句子而因言獲罪。
這個時候,曹皇后也病倒了,在彌留之際,她仍然不忘叮囑自己的孫子宋神宗不要搞「一言堂」,不要以言論來治他人的罪。
就這樣,蘇軾才得以了保全。
隨後她又對神宗建議:王安石雖然有才,但是他樹敵過多,你若真愛惜人才,不如讓他暫時調離京城,任個閒職。
說完曹皇后便駕鶴西去了。
縱觀曹皇后的一生,她經歷了兩次變法,當兩撥人為了各自的利益而大鬧朝廷時,曹皇后卻能致力於保全雙方的精銳力量,平衡各派。
為後世子孫留下一批聲名卓著的人才,對日後國家的發展有著深謀遠慮的預見性。
幾年後,神宗病亡,繼位後的宗哲宗便全面的恢復了王安石變法,但是北宋從此以後再也沒有出現過第二個王安石,但是由於實行了「一言堂」,北宋的喪鐘其實也在這時慢慢的敲響了。
由此看出,若不是當初的曹皇后申明遠慮,北宋的喪鐘早就會在宋神宗時代敲響,沒有這位賢德的曹皇后,北宋的江山早就岌岌可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