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郭嘉不死,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真的不會出山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現在有很多人對「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個話題很感興趣,無非是因為歷史的巧合,公元207年,37歲的郭嘉英年早逝,而劉備恰好三顧茅廬。

這到底是歷史真相,還是機緣巧合呢?

諸葛亮號稱臥龍,郭嘉號稱鬼才。

曹操每次要做重要決定,在拍板前總要問一句:「奉孝,你怎麼看?」郭嘉還曾一語預測孫策必將被謀殺的事實,也因此背負著「烏鴉嘴」的稱號,但是卻深得曹操信任。

曹操偶爾也會偏不聽郭嘉的,結果事都辦砸了。

198年,劉備為呂布所破,依附於曹操。

郭嘉建議不能殺劉備,而是應該把他軟禁起來。

曹操就非要任性一回,偏偏不聽,還派劉備去截擊袁術,結果劉備溜之大吉,並奪取下邳,直接舉兵跟曹操對著幹了。

而諸葛亮一直身居隆中,一副不問天下事的樣子,直到郭嘉死了,諸葛亮終於放心,自信天下在無他之大敵,所以才肯出山,助劉備成就帝王霸業。

但這很明顯只是主觀上的臆測,既沒有事實根據,也沒有必然聯繫。

首先,郭嘉的厲害之處在於善長讀懂人心。

他讀懂袁紹,知道他優柔寡斷,所以鼓勵曹老闆直接東征先滅在徐州立足未穩的劉備,不用擔心袁紹乘機出兵攻打許都;他讀懂了劉表,知道劉表是一個只知空談、妒忌賢能的政客,所以慫恿曹老闆放心遠征烏丸,不用擔心劉備乘機添亂,因為劉表自會阻止劉備干牛逼的事業。

更關鍵的是,他讀懂了曹操。

郭嘉善於讀心,是因為他敢於冒險,他深知「我在知道你在想什麼的時候,你不一定知道我知道你在想什麼」,所以他的奇招、險招才屢試不爽。

而他深知曹操也是一個勇於冒險的主兒,一個與他臭味相投的賭徒。

你看換做袁紹,他也會立馬走人。

而劉備的厲害,在於他擅長外交,擅長政治。

他多次出使東吳,舌戰群儒;每次劉關張出去干架,他是負責穩定後方,確保足食足兵,在曹操的陣營里,荀彧才是幹這個活兒的人。

所以諸葛亮和郭嘉似乎都不是同類人,自然沒可比性。

小編個人認為,只是近兩年隨著網路遊戲的發達,郭嘉逐漸走紅,而普通百姓聽慣了諸葛亮的傳神,耳朵都起繭了,大眾更希望聽到一些新奇的,能突破他們固有信息的奇聞或者觀點。

所以才有了「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樣新奇博眼球的觀點,你們覺得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郭嘉不及諸葛亮?

東漢末年是一個風起雲湧,各方爭霸的年代。在那個充滿硝煙和戰爭的時代,湧現了一批忠心耿耿、有著雄才大略的謀士。說起謀士,大家似乎都會想起那個高瞻遠矚、神奇妙算的孔明先生,而忽略了那個天妒之才--郭...

此人若不死,恐怕沒諸葛亮什麼事了

漢朝末年,群雄並起,烽煙遍布大地,軍閥割據,能人異士各為其主,武將、謀士盡顯英才。羅貫中筆下的《三國演義》,為我們展現三國時期的武將英勇,謀士的運籌帷幄。三國天下第一謀士,普遍的人都認為是諸葛亮...

為什麼都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公元207年。這一年剛好郭嘉隨曹操征伐烏丸後病逝,這一年剛好劉備三顧茅廬見到了諸葛亮把他請出山。也不管兩件事發生在年頭年尾、誰先誰後,反正就有了如今大肆流傳的一句話:郭嘉不死,臥龍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