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願意和劉表做連襟的奇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桓階字伯緒,長沙臨湘人,三國時期著名的奇士,曾因多次跳槽而名揚天下。
早先曾是孫堅手下的屬吏,後來在太守張羨下效力,當時長沙三郡隸屬於劉表。
不久因與曹操聯繫,受到劉表的排擠,後來遭到劉表的進攻。
桓階是一個很有思想的人,早年因為才華出眾,被長沙太守孫堅看重,被推舉為孝廉,擔任尚書郎。
父親病逝,桓階回家守喪。
不想此時孫堅跨江擊劉表,遭到埋伏,被射死。
桓階是一個很重情義的人,便冒死說服劉表歸還孫堅的死屍,劉表看他是條漢子,就讓他把死屍帶走。
桓階能夠洞悉世情,積極地對當時的天下大事作出客觀的分析。
當曹操和袁紹在官渡對峙的時候,劉表舉州相應袁紹。
桓階對自己的太守張羨說:「夫舉事而不本於義,未有不敗者也。
故齊桓率諸侯以尊周,晉文逐叔帶以納王。
今袁氏反此,而劉牧應之,取禍之道也。
明府欲立功明義,全福遠禍,不宜與之同也。
」羨曰:「然則何向而可?」階曰:「曹公雖弱,仗義而起,救朝廷之危,奉王命而討有罪,孰敢不服?今若舉四郡保三江以待其來,而為之內應,不亦可乎!」羨曰:「善。
」大意思是:有了大的舉動,如果不遵從大義,沒有不失敗的。
所以當年齊桓公能令天下諸侯尊重周王室,晉文公驅逐叔帶來恭迎周王。
現在袁紹對於當今天子沒有絲毫的誠意,而劉表又對袁紹如此做法,我覺得這是取禍之道,相信劉表今後必然遭到曹公的進攻。
現在將軍你應該深明大義,遠避災禍,不應該站在劉表的立場上。
張羨就問他怎麼做,桓階說:曹公雖然暫時弱小,但是救朝廷於危難之間,奉王命討伐有罪的諸侯,誰敢不服從。
現在我們如果與曹公保持聯繫,也應該是很不錯的立身之道。
張羨認為很正確,於是和曹操積極聯絡。
劉表聽說後大怒,於是發兵攻打,張羨病死,長沙三郡陷落,桓階不知去向。
後來,有人找到了桓階的蹤跡,劉表認為桓階辦事很有水平,就不計前嫌,任命桓階做自己的從事祭酒。
劉表也是當時的名流,文章寫得不錯,和當地的讀書人也都經常在一起談談詩賦。
比如他手下也有王粲這樣的人物,甚至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也是劉表的座上客,當然二人也是連襟。
劉表有一個小姨子,長得也很漂亮,劉表很看重桓階,就把桓階邀到自己家裡,說要把自己的妻妹嫁給桓階。
桓階嚇一跳,他知道在劉表手下自己只能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想要長時間把劉表當做自己的上司來取供奉,自己肯定沒有什麼發展。
當時劉表仍然沒有認清形勢,在曹操和袁紹之間,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態度,不僅如此,就是對當地的讀書人,劉表和他們也只是膚淺的坐在一起說說話,並沒有從心裡發現讀書人的長處,因此荊州一帶儘管臥虎藏龍,但是對劉表抱有好感,願意為劉表出謀劃策的並不多。
桓階知道,劉表必敗無疑,因此謊稱自己家中已經有了妻子,並且說自己不能對不起自己的老婆孩子,話語很誠懇,劉表也就信以為真。
後來,桓階害怕劉表繼續糾纏不起,就告了病假,然後在荊州隱居,過著詩酒讀書的浪漫生活。
曹操拿下荊州之後,對桓階很有好感,就派人去請,後來一直在曹操手下擔任屬官。
三國時期的他告訴你:選擇比能力更重要!
【導讀】有句話叫做臣子擇明君而事之,是說不僅是君主選擇臣子,當臣子也同樣在選擇君主。這要是放在一統天下的和平年代,這句話未必有用,為什麼?因為不管皇帝是昏君還是明君,你根本就沒得選擇,你能選擇的...
劉表,三國,最後一個軍閥
劉表,字景升,山東微山人。微山這個地方,現在已經是山東的一個旅遊景點,劉邦的首席謀士,張良,墓就在微山,據說還開發成了旅遊景點。馬上要國慶了,抗日大片,鐵道游擊隊的故事,也發生在這裡。
此人被東吳世代感激,做了曹魏重臣,卻差點成諸葛亮姨父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漢末三國時期的名門大族有幾個非常類似的特點。一是家世顯赫,祖輩、父輩都是朝廷高官。二是面對漢末的亂局,幾乎不約而同地採用了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的策略。家族成員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