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被殺,誰之過?莫非孫權與關羽仇深似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相信很多人都不理解,為何孫權已經把荊州奪取,為何還要殺已經50多歲的關羽嗎?難道真的到了仇深似海的地步,不殺難解心頭之恨嗎?那麼,關羽又做了什麼,讓孫權非殺他不可呢?
義薄雲天、勇冠三軍的關羽當然算得上是蓋世英雄,但在人才濟濟的三國時代,其他人也未必就是狗熊。
尤其三國領軍人物曹操、劉備、孫權,可謂人傑中的人傑,但關羽敬劉備,禮曹操,卻獨看不起孫權。
一方面,孫權是世襲之子,不是白手起家,在關羽眼裡也就是個紈絝子弟而已;另一方面孫權做事首鼠兩端,腳踩兩隻船。
事魏事蜀反覆無常,實屬一蛇鼠兩端的小人。
關二哥自然很痛恨之中小人。
那孫權看來,你看不起我,那我就殺了你。
這也是孫權要殺關羽原因之一。
身為吳主,能夠在十八路諸侯鏖戰之後僅存的三個碩果之一,孫權肯定不是草包。
豈可小視?
本來孫權打不打荊州,在兩可之間。
諸葛瑾出的主意正中孫權的下懷,去荊州向關羽提親,沒想到關羽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斬汝首!再休多言!」把諸葛瑾轟了出去,這便是孫權要殺關羽原因之二。
可憐孫權,曹操尚言:生子當如孫仲謀。
而在關羽眼中孫權竟如一狗。
關二哥,你這這不是拉仇恨嗎。
當時,劉備借荊州,有借沒還。
孫權為了出一口惡氣,也是會奪回荊州的。
當年劉備得到荊州是說的借,而當孫氏集團按約定來向劉備開口要的時候卻沒有要回去,所以孫權覺得這是被劉備他們耍了,也就會不可避免的要殺關羽。
這是蘇安全要殺關羽原因之三。
那麼,在孫權奪得荊州後,關羽明知要被俘,為何不投降呢?就像當年投降曹操一樣?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關羽當時是五十多歲的人了,再做這種事情只怕是要背一世罵名,所以關羽不會投降孫權。
況且,名分也不足,關羽不可能將就。
以前,關羽投降曹操可以美其名曰:降漢不降曹。
但是,孫權沒有天子在手,在關羽的眼裡,孫權就是個反賊,是個山大王。
像關羽這樣把顏面看得比生命還重要的大將,不會豪無名分地拜倒在一個自封的「吳主」麾下。
這也是孫權要殺關羽原因之四。
若你對於關羽被殺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一、原因有三:
1、積怨太深,不可調合。
關羽和孫權除了政治上的主要矛盾以外,還有私人矛盾。
這一點前面已經講過「虎女安肯嫁犬子?」。
孫權受辱,結下怨恨。
2、關羽的脾氣和孫權非常不對付。
敗走麥城被俘,關羽可以選擇投降麼?就像當年投降曹操一樣?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關羽當時是五十多歲的人了,再做這種事情只怕是要背一世罵名,所以關羽不會投降孫權。
以他的脾氣,和孫權也不對付。
孫權畢竟不是曹操。
他不可能像曹操一樣對關羽畢恭畢敬。
曹操此人可以說是很欣賞關羽,對關羽也可以說得上是有知遇之恩。
而孫權年齡還沒有關羽大,而且加上先前的「辱使」事件,實不可能在關羽面前「禮賢下士」再次屈就。
3、
一、關羽以維護漢室為己任。
曹操雖是尊劉家宗親為帝,但卻是自己在幕後主政,所以關羽沒有降曹,而是降漢室。
孫權按照當時的說法也是謀反,所以關羽更不會降孫,所以孫權要殺關羽。
二、關羽個人很是在意與劉備、張飛的結拜之義,也就是很講義氣。
所以孫權是不能招降關羽,如果不殺而放他回去,就相當是放虎歸山,以後他們還是會在戰場上廝殺。
三,荊州是一個戰略地位很高的地方。
荊州是一個很富饒的地方,得到這塊地就能很大的提高自身實力。
荊州在劉備手中孫權感到的威脅性很大,劉備能隨時順流而下攻打孫權,所以要奪到荊州。
而關羽就不可避免的有殺身之禍。
四、孫權為了出一口惡氣,也是會奪回荊州的。
當年劉備得到荊州是說的借,而當孫氏集團按約定來向劉備開口要的時候卻沒有要回去,所以孫權覺得這是被劉備他們耍了,也就會不可避免的要殺關羽。
關羽為何不嫁女給孫權之子,一說法很有趣,其實並不對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關羽在《三國演義》中,有個著名的故事。孫權想讓自己的兒子娶關羽之女為妻,便派諸葛瑾到荊州去提親。關羽大怒,說了這樣一句話:「虎女安肯嫁犬子乎!」由此,孫權才決定背棄...
關羽不肯嫁女給孫權之子的隱情,想嫁劉禪當皇后?
《三國演義》第73回有一段文字:權與眾謀士商議。顧雍曰:「雖是說詞,其中有理。今可一面送滿寵回,約會曹操,首尾相擊;一面使人過江探雲長動靜,方可行事。」諸葛瑾曰:「某聞雲長自到荊州,劉備娶與妻室...
解密關羽之死:無法正視對手孫權成為失敗主因
關羽最看不起的人是孫權,到頭來卻恰恰死在孫權刀下。孫權不怕關羽,孫權的部下呂蒙更不怕關羽,他們只是敬重他,卻不覺得他有什麼了不起……義薄雲天、勇冠三軍的關羽當然算得上是蓋世英雄,但在人才濟濟的三...
終極三國孫權:孫權為什麼殺關羽?關羽之死
關羽最看不起的人是孫權,到頭來卻恰恰死在孫權刀下。孫權不怕關羽,孫權的部下呂蒙更不怕關羽,他們只是敬重他,卻不覺得他有什麼了不起……義薄雲天、勇冠三軍的關羽當然算得上是蓋世英雄,但在人才濟濟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