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的新房為何叫「洞房」 結婚「鬧洞房」習俗從何而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結婚的新房為何叫「洞房」 結婚「鬧洞房」習俗從何而來

結婚的新房為何叫做「洞房」

網絡圖片

「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

洞房花燭夜,金榜提名時。

」這是我國一直流傳著的四大喜事的說法。

新婚之時,新郎、新娘的新房稱之為「洞房」,是從中唐以後才漸漸流行起來的。

詩人朱慶餘有詩為證:「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那麼,結婚的新房叫做「洞房」,這其中有何緣故呢?

網絡圖片

相傳秦朝時,秦始皇大興土木,建造阿房宮,並派大臣到民間強選天下美女。

當時,有一位三姑娘被強迫送進阿房宮。

但勇敢倔強的三姑娘不甘心被奴役蹂躪,就逃出宮外,直奔華山。

與此同時,秦始皇焚書坑儒,有個叫沈博的書生也逃到了華山。

網絡圖片

三姑娘與沈博相遇,兩人各自傾吐了自己的不幸遭遇,逐漸產生了愛慕之情,於是,插植為香,對天盟誓,結為患難夫妻。

夫妻倆以巨石下的一個洞穴為新居,相親相愛,生活在一起,雖然生活困苦,但依然過得甜蜜幸福。

網絡圖片

此事在民間廣泛流傳,後人對不畏強暴爭取自由的三姑娘產生了崇敬和懷念之情,便在華山山路沿途修建了不少寺院,每個寺院主殿都供奉三聖母的神位,三聖母就是三姑娘。

同時也產生了將新房叫做「洞房」的習俗。

結婚「鬧洞房」習俗從何而來

網絡圖片

中國傳統婚姻以其禮儀的隆重和場面的鋪陳而頗具特色,通常要經過提親、訂婚、迎娶出嫁、鬧房等程序。

其中,結婚當天的夜晚,賓客都要在洞房內與新婚夫婦嬉鬧,稱之為「鬧房」、「鬧洞房」、「鬧新房」,並且由於這一習俗以新娘為主要逗趣對象,故又稱「看新娘」、「吵新娘」。

網絡圖片

關於鬧房習俗的來歷,我國民間有兩種說法,一說源於驅邪避災。

相傳,很早以前紫微星下凡,在路上遇到一個披麻戴孝的女子,尾隨在一夥迎親隊伍之後,他看出這是魔鬼在伺機作惡,於是就跟蹤到新郎家,只見那女人已先到了,並躲在洞房。

當新郎、新娘拜完天地要進入洞房時,紫微星守著門不讓進,說裡面藏著魔鬼。

眾人請他指點除魔辦法,他建議道:「魔鬼最怕人多,人多勢眾,魔鬼就不敢行兇作惡了。

」於是,新郎請客人們在洞房裡嬉戲說笑,用笑聲驅走邪鬼。

果然,到了五更時分,魔鬼終於逃走了。

可見,洞房一開始即有驅邪避災的色彩。

網絡圖片

鬧洞房驅邪的風俗南北各地均有。

新人入洞房前,長江中下游地區,新郎前一晚就要睡在新房,事先請兩名女童手執紅燭將新房內照一遍;天津人則請吹打班子在新房內吹打,以求吉利。

新人入房後,驅房內邪氣依然十分重要。

在一些地區,新郎進屋後要象徵性地向新房四角各射一箭,或手執單刀朝每個角落虛砍一刀,並歌曰:「一砍妖,二砍怪,三砍魔鬼壞腦袋,四砍喪神快離開,笑看麒麟送子來。

」更普遍的習俗是在新房內置長明燈。

所謂「洞房花燭夜」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網絡圖片

關於鬧房來歷的另一種觀點認為,鬧房首先是在北方出現的,而且開始時主要是新郎,這大概與北方民族的生活習性有關。

他們以狩獵和遊牧為生活手段,使得男子十分彪悍和勇健,在新婚時忍受棒打可以證明一個男人是合格的丈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