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硬漢,挨100杖皮開肉綻都不死,拿碎瓷片刮自己腿上爛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明代官場,彈劾可謂家常便飯,比如你看某人不順眼,可以彈劾;和某人有仇,可以彈劾;政治鬥爭需要,可以彈劾;閒來無事找點活兒干,也可以彈劾。
彈劾的理由也是千奇百怪,比如不講個人衛生、衣服沒穿對、腰帶沒系好甚至長相難看,總之只要想得到,就能彈得了。
對此,明代的官員們早已習以為常,但凡一個官員干到三品副部級,如果檔案里沒有十幾份彈章,那就是件極不正常的事情。
你彈劾我,我彈劾你,幸福的日子一天天地過,幾十年混下來,一次也沒被彈劾過的,不是人,是神。
在彈劾如吃飯穿衣的時代,平凡而不起眼的楊繼盛卻因此萬古流芳,因為他使用了一種最為特別的彈劾方式,死劾。
很多情況下,彈劾作為一種政治手段,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大家同朝為官,混個功名也不容易,彈劾貪污,下次就少貪點;彈劾禮儀,那就注意點形象;就算是彈劾長相不佳,最多不過是去整容,過後依舊你來我往,相安無事。
而死劾卻並非寫份簡單的文書,它是一種態度、一種決心:彈劾的對象足以決定自己生死,彈劾的罪狀足以置對方死地,彈劾的結果是九死一生。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以生命為賭注,冒死彈劾,是為死劾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若非殺父之仇、奪妻之恨這類糾紛,是斷然不會有人用這一招的。
嚴嵩沒有殺楊繼盛的爹,也沒有搶他的老婆,相反,他提拔了楊繼盛,並希望將他收入門下。
然而楊繼盛拒絕了升官發財的機會,他已經下定決心,死劾嚴嵩。
嚴嵩不是他的仇人,他卻依然不忿,為被嚴嵩弄下台的夏言不忿、為黑暗的朝局不忿,為天下人不忿!
以天下為己任者,楊繼盛是也。
他並非不知道這樣做的下場,也並非沒有人勸過他。
深通王學、熟悉鬥爭之道的唐順之及時看出了苗頭,作為楊繼盛的朋友,他曾寫信苦口相勸,希望楊繼盛不要出頭,以避禍患。
楊繼盛看了信,卻只是笑而不答。
在上書彈劾之前,楊繼盛齋戒了三天。
這是他一生中最後的自由時光,42歲的楊繼盛回顧了他的過去,從童年的貧寒,到青年的求索,熬過了繼母的虐待、對手的陷害,現在的他,是兵部武選司員外郎,前途一片光明。
然而他準備放棄擁有的一切,去完成那件必死無疑的大業。
因為放牛的楊繼盛、歷經磨難的楊繼盛、看盡官場黑暗的楊繼盛,依然是同一個楊繼盛。
在黑暗中的楊繼盛,是一個純潔的人。
而面對這片窒息的黑暗,他無力反抗,只能發出那最後的吶喊。
楊繼盛雖然不聰明,但也不笨,他十分明白,唐順之的話是對的。
死劾確實不是一個好的方法,但他沒有更好的方法。
他沒有錢財,沒有權勢,沒有皇帝親信的背景和入閣的希望,更沒有後來首輔徐階和張居正的智慧。
歸根結底,他只是個出身農家、天賦平凡的普通人。
他唯一擁有的,只是他的性命。
彈劾的後果他也很清楚,嚴嵩的誣告、錦衣衛的拷打、詔獄的長期關押,如果運氣好,可能還有行刑人的大刀。
在這樣恐怖的情況下,根本不用指望什么九死一生,只有「十死無生」。
然而,他依然決定這樣做。
明知不能成功,明知必死無疑,楊繼盛依然慷慨而行。
很多人認為這是愚蠢、不自量力、飛蛾撲火等;而在古老的哲學中,這種行為卻有一個恰如其分的名稱:明知不可而為之。
這正是我們這個偉大民族的魂魄。
楊繼盛已經了無牽掛。
他拿起筆,在鋪開的紙張上寫下了悲憤的心聲:當楊繼盛將這封千古名疏封存妥當,遞送內閣轉交皇帝時,他已經完成了一個偉大的轉變,昔日那個放牛的貧農子弟,歷經幾十年的風雨,終將成為一位不朽的英雄。
楊繼盛沒錢買通行刑人,又得罪了手眼通天的嚴嵩,一般來說是必死無疑了。
可讓人驚嘆的是,楊繼盛挨了100杖,雖說皮開肉綻,傷筋動骨,卻也保住了性命。
不過100杖還是結結實實的100杖,不是打在棉花上的,楊繼盛只剩下了半條命,等待他的不是救護車或高幹病房,而是潮濕而散發著惡臭的詔獄。
然而正是在這個恐怖陰森的地方,楊繼盛干出了一件聳人聽聞、挑戰人類極限的事情。
楊繼盛骨氣雖硬,但畢竟不是鐵人,廷杖打折了他的腿骨,一片血肉模糊,已經昏迷的楊繼盛被拖回了牢房,沒有人給他包紮,在蠅蟲滋生的環境中,他的傷口開始感染。
那個深夜,楊繼盛被腿上的劇痛喚醒,借著微光,他看見了自己的殘腿和碎肉。
他沒有大聲呻吟叫喊,只是叫來了一個看守:「這裡太暗,請幫我點一盞燈。
」這是一個並不過分的要求,看守答應了,他點亮一盞燈,靠近了楊繼盛的牢房。
就在光亮灑入黑暗角落的那一刻,這個看守看見了一幕讓他永生難忘的可怕景象。
楊繼盛十分安靜地坐在那裡,他低著頭,手中拿著一片破碎瓷片,聚精會神地刮著腿上的肉,那裡已經感染腐爛了。
他沒有麻藥,也沒有塞嘴的白毛巾,只是一臉平靜,不停地刮著腐肉。
瓷片並不鋒利,腐肉也不易割斷,這是令人難以忍受的劇烈疼痛,然而楊繼盛沒有發出一點聲音。
在這個深夜,那枯燥的摩擦聲始終迴蕩在陰森的牢房裡,在寂靜中訴說他無人企及的勇敢與剛強。
在昏暗的燈光下,楊繼盛獨立完成了這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手術。
當年關羽刮骨療毒也還有個醫生,用的是專用手術刀,旁邊一大群人陪他下棋解悶。
相比而言,楊繼盛的手術是自助式的,沒有寬敞的手術室,沒有明亮的手術燈,沒有消毒的手術刀,陪伴他的只有蒼蠅蚊子,還有往日吃飯用的碗的碎片。
楊繼盛繼續著他的工作,腐肉已經颳得差不多了,骨頭露了出來,他開始截去附在骨頭上面的筋膜。
掌燈的看守快要崩潰了,看著這恐怖的一幕,他想逃走,雙腿卻似乎被牢牢地釘在原地,動彈不得。
他曾見過無數個被拷打得慘不忍睹的犯人,聽到過無數次悽慘而恐怖的哀號。
但在這個平靜的夜裡,他提著油燈,面對這個鎮定的人,才真正感受到了深入骨髓的恐懼和震撼。
於是他開始顫抖,光影隨著他的手不斷地搖動。
一個沉悶的聲音終於打破了這片死一般的寂靜:「不要動,我看不清了。
」
在最後訣別的時候,朋友王世貞終於不禁放聲大哭:「事情怎麼會到這個地步啊?」然而此時的楊繼盛笑了,他倚著牆壁,用殘腿支撐著自己的身體:「元美,不必如此!」在昏暗的牢房中,他的臉上映出無比自豪的光芒。
嘉靖三十四年十月初一,楊繼盛英勇就義。
這場實力懸殊的戰鬥中,手無寸鐵的楊繼盛,堅持到了最後一刻,只憑藉他的信念和勇氣。
臨刑前,他賦詩一首:「歷經磨難,矢志不移,叫做信念;不畏強權,雖死無懼,叫做勇氣楊繼盛,不愧是明朝第一硬漢。
有趣,有料,有深度作者|當年明月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比刮骨療傷還厲害:楊繼盛,深夜一聲不吭自刮腐肉!
楊繼盛(1516-1555年),明代著名諫臣。明正德11年(1516年)生於河北容城縣北河照村。其母早亡,其父另娶,生活孤苦,白天放牛,晚間訪師問友,深夜秉燭長讀,終在嘉靖年間得中進士,官至兵部...
比關羽更狠的猛人,大明朝楊繼盛兄!!!
刮骨療毒,就是將深入骨頭的毒液用刀刮除,達到治療的目的。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華佗為關羽刮骨療毒,後來也用刮骨療毒比喻意志堅強的人。也有意志堅強的意思。但是關羽大人的刮骨療毒是否有其真人真事不可...
震撼歷史的明朝第一硬漢——楊繼盛,堪比關公刮骨療毒!
在明代,彈劾可謂是家常便飯,比如你看某人不順眼,可以上書彈劾,和某人有仇,可以上書彈劾,政治鬥爭需要,可以上書彈劾,閒來無事找點活干,也可以上書彈劾。彈劾的理由也是千奇百怪,比如不講個人衛生、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