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們死戰,劉禪卻先降;阿斗並不傻,只是沒擔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後世有許多聰明人翻案,說,劉阿斗根本不笨,是大智若愚,是明哲保身,甚至是有大局觀云云。

然而事實如何呢?

後來劉禪著名的樂不思蜀之前,有個細節。

司馬昭飲宴,出蜀漢歌舞,旁人悲戚,劉禪言笑自若。

司馬昭的評價是:

「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姜維邪?」

當然會有人分析說劉禪是大智若愚什麼的。

但司馬昭根本沒在乎他聰明不聰明。

他的重點是,劉禪無情。

豈止無情,簡直沒有血性。

在劉禪投降前,他的兒子劉諶勸他:

「若理窮力屈,禍敗必及,便當父子君臣背城一戰,同死社稷,以見先帝可也。

劉禪不聽。

劉諶自己去哭昭烈廟,先殺妻子,而後自殺。

這是真剛烈。

劉禪投降前,成都的局勢的確危險。

劉禪自己,也確實朝政內亂,政令不一。

所謂主暗而不知臣過。

但並非不能打。

姜維全師,尚在劍閣;鍾會在漢中,已考慮回師。

羅憲在東,霍弋在南。

鄧艾本是孤注一擲,僥倖成功。

若論艱難,劉璋在同等情況下,撐了劉備一年。

孫權面對曹操大軍臨江、內部意見不一時,依然懂得奮起對抗。

更不用提劉禪他老子劉備,在徐州之敗、汝南之敗、當陽之敗後,經歷了多少次險境,照樣還是挺過來的。

就在此事五年前,諸葛誕在淮南面對司馬昭二十六萬大軍,還是死扛到了最後。

相比起三國其他案例,劉禪是:在還能打的前提下,自己選擇了投降。

就是無情

就是

所謂黃皓專權,其實有點為尊者諱。

因為眾所周知,東漢用宦官者,多是天子的白手套,用來對付外戚。

黃皓一個宦官,有狗屁背景,還不是劉禪給他撐腰?

所以陳壽都直說了,用諸葛亮時,劉禪還是個循理之君;用了黃皓,劉禪就是昏君——問題是,天下皆知,諸葛亮在時,實乃蜀漢實際的掌權者。

所以是諸葛亮的光輝遮蓋了劉禪的混蛋,劉禪自己本來就是個無情無才之人,關鍵時刻,自然就顯出來了。

劉禪的性格,怎麼形成的呢?

劉禪生於建安十二年,十三年就發生了當陽之戰長坂之變,趙雲保護他脫身。

到他懂事時,劉備已經坐領荊州,而他自己沒有母親。

劉備早年流離奔走、不避艱險、髀肉復生的感嘆、得到臥龍的歡喜,劉禪都沒經歷過。

未成年,父親逝世。

諸葛亮為他統籌一切。

二十八歲,諸葛亮逝世。

三十剛過,妻子張皇后逝世。

到蔣琬246年過世時,劉禪時年近四十歲。

魏略曰:琬卒,禪乃自攝國事。

說他自小當了孤兒,之後當了四十年的傀儡……並不為過。

所以無情無血性,實在不奇怪。

劉禪投降前後,有個關鍵角色,譙周。

這本是個搞笑的傢伙:

蜀記曰:周初見亮,左右皆笑。

既出,有司請推笑者,亮曰:「孤尚不能忍,況左右乎!」

這人在蜀漢,根本不參與政治,只是個絮絮叨叨的儒生。

周雖不與政事,以儒行見禮,時訪大議,輒據經以對,而後生好事者亦咨問所疑焉。

如上所述,譙周勸劉禪投降前,劉禪有許多選項:去南中,東到白帝,堅守待援,都可以。

但譙周這個狗屁不通、不懂政治的王八蛋,就在那裡說了:

南中心思叵測,不能去啊!——只要劉禪您降了魏國,魏國一定會厚待。

譙周還吹牛呢:魏國不裂土封您為王?我親自去跟司馬昭辯論!

魏不裂土以封陛下者,周請身詣京都,以古義爭之。

司馬昭若知道了,估計心想:神經病……

結果劉禪就聽了他的話,投降了。

怎麼說呢?王八看綠豆,對眼了。

劉禪的心思,其實不難理解。

他自小無母,成年喪父,三十來歲喪妻。

他一生沒受過苦難,卻也沒有過征伐的功業。

他父親與關張奔走天下矢志不渝的漢室,對他而言只是個詞彙。

他在成年後就沒離開過成都。

他的世界很狹小。

他只想好好活著。

姜維、羅憲、廖化、張翼們的奮鬥,對他而言,太遙遠了。

能活著就好。

他一定是這樣想的。

他跟譙周一樣不切實際,又因為從小到大,接觸的人都沒欺負過他(他父親、諸葛亮、蔣琬、費禕都對他尊重),所以他一定覺得,只要自己乖乖的投降,就沒啥事了吧?沒血性就沒血性唄,投降唄。

於是就降了。

雖然姜維們在劍閣怒吼「我等死戰,奈何先降」,雖然姜維在竭力地「日月幽而復明」,但那些對劉禪而言,太遙遠了。

——曹丕輕薄,但他經歷過宛城之戰。

——孫權不厚道,但他確實帶兵打過仗,還親自打過老虎。

——曹睿到過前線。

曹髦甚至被認為有曹操的英武。

——三國靠譜的君主,多少都有過實際做事的經驗。

劉禪,沒有。

最後一件搞笑的事。

「如果魏國不封您為王,我親自去洛陽跟司馬昭辯論!」

吹完牛,哄到蜀漢投降後,譙周沒去洛陽。

走到半路,到漢中,「哎呀我生病了,去不了了!」就這樣慫了。

孫盛如此評點:

禪既闇主,周實駑臣。

劉禪和譙周,就是昏君加駑臣,笑煞鄧艾,氣煞姜維,逼死了自己的兒子。

史有定論的一個無情之人,而已。

「若嗣子可輔則輔之,若不可輔,君可自取」。

當年白帝城,話說到這地步,劉備不是不知道自己兒子有問題的。

畢竟劉備看人之准,從沒錯過眼。

後來孫皓降伏,三國一統之後,孫秀哭道:

昔討逆壯年,以一校尉創立基業;今孫皓舉江南而棄之!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當年孫策一個人創立基業,今孫皓舉江南而棄之!這他媽什麼人哪!

同理,昔昭烈、關張馬趙黃、諸葛亮,以新野一縣之地,奔走流離,創立基業,奠定西南,漢室得多享半個世紀,今劉禪舉西南以棄之。

這他媽什麼人哪?!

自然有和平主義者會說,劉禪降得明智,他降了,百姓不受苦。

嘿嘿,那真是小瞧古代了。

須知在古代,征服者並不會因為你投降了便把你當人看。

三國時多少屠城不提,投降者連二等公民都算不上。

就在劉禪投降之後不久,因為鍾會事件,發生了成都之亂,結果死者無算。

魏國士卒趁亂大殺成都百姓——劉禪投降後,並沒人給他們做主。

所以劉禪投降,導致他兒子死了,姜維死了,關羽後代全被滅門了。

成都遭遇空前劫難。

所有人都犧牲了。

成全的,只有劉禪和譙周的兩條性命

所以啦,就是這麼混蛋的昏君駑臣,千古定論。

他們當然不算特別傻,但無所謂了:他們沒有血性,沒有擔當,只是無情的利己主義者。

在保全自己方面,他們可聰明了。

但如果讚美他們大智若愚,那真是,跟他倆一個德行去了。

禪既闇主,周實駑臣。

所以姜維們怒吼「我等死戰,奈何先降」,後來又繼續「日月幽而復明」,其實是一個蒼涼的悲劇。

對面是弒君謀逆的司馬家,自己背後卻是無血性無擔當的君王。

保哪一面,都讓人痛苦。

所以姜維殉了蜀漢,帶走了鄧艾和鍾會,既悲哀,卻也大概是,他最好的歸宿了。

最後,後台不斷問《三國誌異》的諸位,這周應該就鋪開上市了。

當然也有人上海書展已經買到了的,您捧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