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了60多年才到包頭,閻崇年為鹿城人民的真誠、熱情三鞠躬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包頭書城的讀者見面會上,我感受到了包頭人民的真誠、熱情,讓我非常感動,我在這裡向包頭人民鞠躬,表示敬意和感謝。
」在今天的鹿城講壇上,著名歷史學家、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閻崇年的三次鞠躬贏得現場雷鳴般的掌聲。
一直想來包頭看看
一件白色半袖襯衫,搭配白色休閒西褲,82歲的閻崇年在市委宣傳部領導的陪同下走上舞台,台下響起熱烈的掌聲,閻崇年停下腳步向觀眾舉手致意。
放下講稿後,閻崇年特意走到台前,給大家將起自己與包頭的淵源。
「我是第一次到包頭,在上中學的時候,我們有地理課,分為自然地理和經濟地理,其中經濟地理講一年,其中就有講到鋼鐵,特別提到包鋼,那時候對包頭、對包鋼有非常好的印象。
」閻崇年說,中學畢業後,有一些同學報考了包頭鋼鐵學院(現內蒙古科技大學),所以一直想來包頭看看,但是因為各種原因一拖再拖,一直拖了60多年,這次能來包頭為熱情的包頭人民講座,感到特別高興。
落座後,閻崇年講起讀書,「現在從全國來看,人民都比較喜歡讀書,尤其是在包頭,這樣一座工業城市,居然有這麼多的人讀書、喜歡書,讓人很驚奇。
」閻崇年說,希望包頭人民能夠藉助書博會繼續堅持多讀書、讀好書。
要讀書更要精讀書
怎麼讀書,讀書幹什麼?閻崇年講了一個宋朝的故事,即北宋開國功臣、宰相趙普的讀書故事。
趙普讀書少,打了天下後,宋太祖趙匡胤跟趙普說,現在得治天下,怎麼做好宰相,就是多讀書,趙普聽了皇帝說的,於是開始認認真真讀書。
每天下朝後,趙普進入宰相府,第一件事不是去堂屋,而是在剛進大門處的書屋讀書,進屋後反鎖房門,每次讀書2~6個小時,然後才進堂屋喝茶、吃飯,每天都是如此堅持,但是到底讀什麼書,家人並不知道。
有一次,趙普向宋太祖舉薦一名官員升職,工整寫好奏章後第二天早朝交給皇帝。
「但是皇帝看了一下就退給趙普,趙普當時感覺很羞愧,裝在袖筒裡帶回家,在書房裡逐字逐句進行對照,發現沒有問題,於是第二天又交給皇帝,但是又被退了回來,他再次一一對照,並沒有發現不妥,所以也沒有修改,第三天又交給皇帝,皇帝當時很生氣,當著文武百官的面把奏章撕了。
」閻崇年講到,趙普跪著從地上撿起撕碎的奏章,帶回家將自己反鎖在書房思考、對照,還是沒有發現問題,於是找來漿糊將奏章粘好,第四天又遞給皇帝,皇帝這時候才拿起來認真看了看,發現趙普說的有道理,於是當場准奏。
趙普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後來趙普生病,宋太祖親自去看了3次,但是最終趙普因病去世,家人在整理他的書房時才發現,趙普每天看的是《論語》二十篇,趙普也因此被稱為「半部《論語》治天下」。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讀書不一定要多,讀書要精讀、知行合一的讀。
」閻崇年提醒廣大讀者,讀書應該自己定目標,除了專業書籍以外,多精讀一些其他書籍。
記者 李亞強
北宋開國功臣趙普的故事 趙普的軼聞典故有哪些
趙普(922年-992年),字則平,幽州薊人,後徙居洛陽,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政治家,北宋開國功臣。 早年曾被劉詞闢為從事,後擔任趙匡胤(宋太祖)的掌書記。顯德七年(960年),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
史書稱其「寡學術」,此人卻以半部論語治天下
古代的歷史文人一般給人的印象都是滿腹經綸,才高八斗的形象,尤其是古時候做文官的都要是十年寒窗才能夠一舉金榜題名,更不用說古時候的宰相,那可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更是要有博古通今,智慧非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