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的精神領袖是誰?他的親密戰友是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卡爾·亨利希·馬克思,馬克思主義創始人。

猶太裔德國人,出生於德國特利爾城,逝世於英國倫敦。

偉大的政治家、哲學家、經濟學家、革命理論家。

主要著作有《資本論》、《共產黨宣言》等。

他是無產階級的精神領袖,是近代共產主義運動的弄潮兒。

支持他理論的人被視為馬克思主義者。

馬克思最廣為人知的哲學理論是他對於人類歷史進程中階級鬥爭的分析。

他認為這幾千年來,人類發展史上最大矛盾與問題就在於不同階級的利益掠奪與鬥爭。

依據歷史唯物論,馬克思大膽地假設,資本主義終將被共產主義取代。

馬克思指出,在人類歷史上,科技的進步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從而剩餘產品增多,使得人類有可能在自身中實行腦體分工。

這本身就是最初階級劃分的基礎,分工和私有制出現,人類自此進入階級社會。

但階級社會並不是終結,也並不完美,只有進入按需分配,人人自由幸福的共產主義社會,人類才能真正實現自我的全面發展和完善。

一般認為馬克思的哲學在他的時代沒有絕對的影響力。

但就在他過世幾年後的19世紀末,馬克思哲學迅速地傳遍各地。

社會主義成為歐洲先進國家政經改革的趨勢。

之後,馬克思主義內部分化為非革命派(Evolutionary Marxism)與革命派(Revolutionary Marxism)。

非革命派學說,又稱修正主義派,以愛德華·伯恩斯坦(Edward Bernstein)為中心,主張漸進式的社會主義發展,視馬克思主義為一種道德標準。

而革命派學說則以列寧最為著名,強調激進強製革命的重要性。

革命派視馬克思主義為一種歷史科學理論,認為這種理論是絕對正確的預言。

兩邊派系皆認為自方學說為馬克思主義的正統。

馬克思夫人燕妮

1814年2月14日,燕妮·馬克思誕生於特利爾一個名門望族。

燕妮·馬克思(1814年——1881年),原名約翰娜·「珍妮」·貝爾塔·朱麗葉·馮·威斯特華倫,是一位德國社會學家。

燕妮·馮·威斯特華倫的家離馬克思的家只有幾分鐘的路程。

1836年晚夏,在波恩大學攻讀法的一年級學生馬克思,回特利爾向自己熱戀的姑娘求婚。

燕妮就和18歲的馬克思約定了終身。

按照當時的習俗來說,這是前所未有的。

貴族出生、年華似錦的燕妮,被公認為是特利爾最美麗的姑娘和「舞會皇后」,許多英俊貴族青年為之傾倒,求婚者不乏其人,毫無疑問,可以締結一門榮華富貴的婚姻。

但是她卻蔑視社會的一切傳統觀念,瞞著父母把自己許配給一個市民階層的子弟,她完全不能預計和馬克思共同生活的前途如何。

就憑著一腔熱血和愛戀把自己交給了馬克思。

馬克思的親密戰友——恩格斯!

恩格斯,德國社會主義理論家及作家,哲學家,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之一,馬克思的親密戰友,國際無產階級運動的領袖。

世界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和領袖。

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出生於德國萊茵省巴門市(今烏培塔爾市)一個紡織廠主家庭。

少年時就學於巴門市立學校,1834年轉入愛北斐特理科中學。

1837年其父堅持要他輟學經商。

1年後到不萊梅一家商行供職。

當時德國正面臨民族統一和民主革命的任務,恩格斯被民主主義的政治思想所吸引,同青年德意志運動發生聯繫。

1839年春,在該派機關刊物《德意志電訊》發表《烏培河谷來信》,揭露封建專制制度和宗教虔誠主義的黑暗,傾注了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1842年,22歲的恩格斯與女工瑪麗同居,直至1863年瑪麗去世。

而後恩格斯與瑪麗的妹妹莉希同居,但他一直沒有辦理結婚手續,因為他在《家庭、婚姻與私有制》中曾經說:「結婚,那些經過國家批准並在教堂舉行的儀式都是多餘的,沒有必要。

」由於他反對婚姻制度,兩人終生未走入婚禮的殿堂。

1844年8月底,恩格斯在巴黎會見了馬克思,開始了二人的終身合作。

恩格斯在創立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方面作出了卓越貢獻,同時在軍事理論領域造詣很深,建樹卓著。

恩格斯同馬克思一起,在批判地繼承以往軍事理論遺產和總結革命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有關戰爭、軍隊、軍事學術和軍事史的學說,為無產階級軍事科學奠定了基礎。

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因患癌症逝世。

10日,在威斯敏斯特橋的滑鐵盧車站大廳舉行追悼會。

27日,遵照他的遺囑,他的骨灰被撒在伊斯特勃恩海濱的大海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國外先哲一百人之66馬克思

在人類簡短的發展史上,每每會出現一些異於當時大眾思想的人,我們把他們其中一些稱之為思想家或哲人。比如我們的孔孟。正是這些人極大的豐富了我們的精神世界,並為我們的物質世界提供了無限的可能。基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