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傳五代,始於武皇帝;三國歸於晉,當屬司馬懿!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盼星星盼月亮,盼到今天,《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終於播完了,不知道小夥伴們看的過癮不過癮啊~~反正小編看完覺得很不是滋味,黑化後的司馬懿真是太可怕了,可怕的連身邊的人都為之寒顫~~
王凌投降,司馬懿拍著胸脯承諾寬大處理,人家前腳剛走,隨後就命人殺他,還要夷三族,不得不說司馬懿做的太不地道了,這個舉動直接震住了柏夫人,「太原王氏乃是當今名門,父族母族妻族加起來有三千餘人。
」這麼大一個家族居然連一個小孩都不放過,可見司馬懿有多麼的兇殘。
這裡需要給大家補充一個知識點,在古代,三族,有多種指向。
一指父族兄族子族,二指父族母族子族,三指父母、兄弟、妻子(這裡指的是妻子和兒子),還有就是劇中的父族母族妻族(《後漢書·楊終傳》曰:「秦政酷烈,違啎天心,一人有罪,延及三族。
」
李賢注引《漢書音義》謂:「父族、母族、妻族也。
」)。
相對而言,夷父族母族妻族這三族,相當於把三個家族直接從歷史上抹去了,由此可見這種刑法有多重,一刀下去,三千多人瞬間就沒了性命,這麼一說,大家就該知道司馬懿有多兇殘了吧~~
這也是為什麼柏夫人會氣的對這糟老頭直呼:「司馬懿!」「你叫我什麼?」司馬懿質問道,「仲達」柏夫人見狀立馬改口,語氣也軟了許多。
這裡也需要補充一下,在我國古代,名、字是分開使用。
古人不僅有"名",而且有"字"。
「名」即「本名」,舊說上古嬰兒出生三個月後由父親命"名"(當然亦有一說是出生後即可取名了);而「字」又叫「表字」,是除本名外另取一個與本名有所關聯的名字,男子二十歲舉行冠禮,並取"字"(不過三國亂世,思想反叛,冠而取字並不是一定遵循,曹沖、孫亮都是未冠死去而皆有字);女子十五歲許嫁,舉行笄禮,並取"字"。
名,在夏朝之前已經有,而取字據說始於商朝,如推翻夏桀的商湯,原名履,又名天乙,字湯。
還有,名與字是有區別的,古人常自稱己名以表示謙稱,稱人之字以表示對人尊稱,另姓與字連稱亦是對人尊稱。
從這裡可以看出,一般自稱的話多為名,叫對方多為字,都是為了禮節。
一個妾竟然直呼老爺大名,可見柏夫人該是有多氣憤啊!不僅如此,我等觀眾看了怕是也要怒叱一聲:司馬懿!你個***!
在古代,名與字是有關係、關聯的。
有的是意義上的聯繫,有的是意義上的相輔,有的是意義上的相反。
另外,古人的名和字往往取自古典古籍。
司馬懿,字仲達。
是司馬八達中最聰明的一個。
這裡補充一下,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為京兆尹,他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個「達」字,當時號稱司馬八達。
司馬八達分別是:
1、漢兗州刺史司馬朗,字伯達;
2、魏太尉(晉宣帝)司馬懿,字仲達;
3、魏太宰(晉安平王)司馬孚,字叔達;
4、魏東武城侯司馬馗,字季達;
5、魏鴻臚丞司馬恂,字顯達;
6、魏中郎司馬進,字惠達;
7、魏安城亭侯司馬通,字雅達;
8、魏安平亭侯司馬敏,字幼達。
八個兄弟,看得出來,他們的字是按長幼順序起的。
在古代,一般排序是伯仲叔季。
也就是說伯是老大,仲是中間,叔是小,季是最小。
如果家有兩個兄弟,那就伯仲排。
如果是三個兄弟,就是伯仲季,沒有叔。
如果有四個以上,老大、老二和老么對應伯仲季。
其餘的都是叔。
叔可以有多個,但伯仲季都只能有一個。
另外也有孟仲叔季一說,孟和伯都有老大的意思,但伯大部分指嫡長子,孟指庶長子。
劇中柏夫人百般勸說,司馬懿就是不聽,柏夫人一怒之下說司馬懿這樣大肆屠殺,和魏武帝曹操有什麼分別,司馬懿卻反駁道他和曹操不一樣,曹操比他兇殘多了。
可是在小編看來,他們都一樣,「若天命在吾,吾願為周文王矣。
」
雖大權在握,可曹操一生未稱帝,司馬懿一生亦未稱帝!
曹魏傳五代,始於魏武帝。
三國歸於晉,當屬司馬懿!
三國時期「司馬八達」有多牛?一門八賢,還有人開闢了新王朝
「司馬八達」指東漢末年河內名門司馬家族兄弟八人:漢兗州刺史司馬朗,字伯達;魏太尉(晉宣帝)司馬懿,字仲達;魏太宰(晉安平王)司馬孚,字叔達;魏東武城侯司馬馗,字季達;魏鴻臚丞司馬恂,字顯達;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