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緣何沒有出席史達林葬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來源:清風明月逍遙客
編輯:華夏
1953年3月5日晚間,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領袖、蘇聯最高領導人史達林突患腦溢血,在莫斯科郊外昆采沃的別墅中去世,享年74歲。
史達林去世六個小時之後,蘇聯的廣播電台和主要報紙《真理報》公布了該消息。
此後,蘇聯方面宣布全國默哀八天,停止工作,並定於3月9日安葬史達林。
史達林的遺體先是被安放在克里姆林宮,然後停靈於工會大廈圓柱大廳,接受人們的瞻仰。
蘇共中央還決定瞻仰結束後將史達林的遺體安葬在紅場的列寧墓旁邊。
蘇聯領導人組成了悼念和安葬史達林的治喪委員會。
史達林逝世後,社會主義國家的領導人紛紛趕赴莫斯科參加史達林的悼念和安葬儀式。
中國派去了以周恩來為團長的代表團,成員包括李富春、張聞天、羅瑞卿、葉季壯、伍修權、郭沫若、劉長勝、蔡暢、廖承志等18人,並且當晚就瞻仰了史達林遺容,隨即進行守靈。
但毛澤東緣何沒有出席史達林葬禮?
據毛澤東的衛士回憶:史達林逝世後,獲知噩耗的毛澤東許久沒有說出話來,他甚至連飯也不想吃了,只是一個勁兒地吸菸。
毛澤東的衛士當時還不知道史達林逝世,他們只是感覺到毛澤東的情緒有些反常,他完全沒有了平時的興致。
很快,毛澤東召集中央政治局開會,隨即給蘇聯發去了唁電。
不過,對史達林一直保持敬重和尊重的毛澤東此後卻未能赴莫斯科參加史達林的葬禮,而當時在社會主義陣營的各國共產黨的領導人之中,只有他沒有赴莫斯科參加葬禮。
毛澤東只是先赴蘇聯大使館詢問史達林的病情。
史達林去世後,他發出唁電,出席了北京的追悼大會,並在國內安排和組織了罕見的大型弔唁活動。
毛澤東還撰寫文章,頌揚史達林的歷史功績。
毛澤東沒有出席史達林的葬禮,主要是身體和日程上的原因。
就在史達林病重和逝世期間,1953年2月,毛澤東為了調研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問題,在新中國成立後第二次外出視察工作。
當時,他乘專列沿京漢線南下,至月底才回到北京,顯然,他的身體狀況不可能讓他馬上赴莫斯科。
劉少奇此前剛剛出席蘇共十九大歸來,此時又因患闌尾炎住院,當然也不可能飛赴莫斯科。
1953年3月5日晚,毛澤東召集中央政治局開會,討論史達林逝世的問題,會議決定由周恩來率團參加史達林的葬禮。
翌日,周恩來致電蘇聯外長維辛斯基,對史達林逝世表示弔唁,並隨即前往蘇聯大使館弔唁。
同日,周恩來又起草了《代表團赴蘇任務提綱》,確定代表團除參加弔唁之外,還要就中國「一五」計劃、韓戰等問題與蘇共新領導人商洽。
周恩來在蘇聯期間,蘇共新領導人表示出希望恢復由於在遣返戰俘問題上的分歧而導致中斷的朝鮮停戰談判。
蘇聯新領導人在周恩來參加史達林葬禮時向中方表示:韓戰拖下去對蘇聯和中國都不利,因此,要準備在戰俘問題上求得妥協,以掌握和平的主動權。
雖然這個建議與當時中、朝主張遣返全部戰俘和準備長期作戰的方針有距離,但經過中、朝雙方的反覆考慮,最終從大局出發,同意了蘇方的建議,從而促成戰俘問題的解決和停戰協定的簽訂。
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正式簽字。
應該說,毛澤東對史達林是有著複雜的心緒的。
對於作為世界無產階級領袖的史達林,在他生前以及逝世之後,毛澤東始終是採取尊重和敬重的態度的。
在公開的場合,他不曾隨意批評和指責史達林;相反,他曾寫過三篇文章熱烈地稱讚史達林。
後來,即1956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在討論《再論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的文稿時,毛澤東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我一生寫過三篇歌頌史達林的文章。
頭兩篇都是祝壽的。
第一篇是在延安1939年史達林60壽辰時寫的。
第二篇是在莫斯科,1949年他70大壽時的祝詞。
第三篇是在史達林去世後寫的悼念文章。
這三篇文章老實說我都不願意寫,但從理智上來說又不能不寫,而且不能不那樣寫。
史達林去世後,蘇聯需要我們支持,我們也需要蘇聯支持,所以寫了一篇歌功頌德的悼念文章。
這不但是對史達林個人,而是對蘇聯黨和人民的問題。
」
「不願意寫」又「從理智上來說又不能不寫,而且不能不那樣寫」,反映了毛澤東複雜的心理。
此外,對毛澤東這句話的理解,應該考慮是在黨內的講話,可以隨意一些。
換言之,毛澤東確實對史達林有過看法,這主要是在中國革命過程中史達林犯有干涉中共內部事務、以錯誤的思想和決策影響中共,以及時不時顯露出來的「老子黨」和「沙文主義」的作風。
對此,毛澤東是很有意見的。
他曾說:「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後期的王明『左』傾冒險主義,抗日戰爭初期的王明右傾機會主義,都是從史達林那裡來的。
解放戰爭時期,先是不准革命,說是如果打內戰,中華民族有毀滅的危險。
打起仗來,對我們半信半疑。
仗打勝了,又懷疑我們是狄托式的勝利,1949、1950年兩年對我們的壓力很大。
」
此外,中國革命勝利後,毛澤東第一次出訪蘇聯,其間也有過一些不愉快。
那是1949年12月至1950年3月,毛澤東在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訪問蘇聯,第一次見到了史達林,也受到了隆重的禮遇。
而毛澤東一見到史達林就說:「我是長期受到打擊排擠的人,有話無處說……」史達林立即表示:「勝利者是不受審判的,不能譴責勝利者,這是一般的公理。
」應該說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他們可以彼此解開心結。
不過,毛澤東還是敏感地意識到來自對方的一絲冷落和強權態度,而毛澤東對此又是講分寸的,他曾在黨內號召不要學《法門寺》里的賈桂,反對自卑和奴性心態,這都是有所指的。
對於史達林,毛澤東始終堅持「三七開」的態度。
後來他在《論十大關係》的報告中說:「蘇聯過去把史達林捧得一萬丈高的人,現在一下子把他貶到地下九千丈。
我們國內也有人跟著轉。
中央認為史達林是三分錯誤,七分成績,總起來還是一個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按照這個分寸,寫了《關於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
『三七開』的評價比較合適。
」
文章末了,還有一個題外的話。
據毛澤東的秘書葉子龍回憶:當年史達林逝世後,毛澤東到蘇聯駐華使館弔唁,「在返回的路上,車子行到長安街府右街口時,毛澤東突然說他不想再任國家主席了,想儘早從這個位子上退下來」。
這是毛澤東鑒於史達林的突然逝世,想到「接班人」的問題。
其實,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上,這個問題一直是十分突出的,經歷了史達林的逝世,更加明顯了。
當時新中國成立沒幾年,卻已經歷了抗美援朝戰爭和國內的各項政治、經濟運動。
圍繞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問題,黨內也已經有了思想上的分歧,同時在體制建設上也出現了許多問題。
史達林的突然逝世,讓毛澤東意識到問題的緊迫和嚴重。
隨即,他開始有所調整和安排,如撤銷政府黨組幹事會,加強計委的權限,以及加強和統一中央文件的簽發等。
不過,對於自己從國家主席的位子上退下來的考慮,由於種種原因(包括後來民主黨派人士的反對等),卻沒有實質性的結果。
1976年中國發生一件大事 全世界都關注只有這個國家不聞不問
世界上唯一一個對毛澤東的逝世「不聞不問」的大國是蘇聯。就在聯合國準備降半旗、各國政要在發唁電、多國的群眾街上遊行來悼念毛澤東這位偉人的時候,蘇聯卻顯得格外地平靜。甚至莫斯科眾多報紙壓根都沒有報導...
赫魯雪夫一生桀驁不馴 為何唯獨對周恩來十分尊重?
在世人的眼裡,蘇聯前領導人赫魯雪夫桀驁不馴,粗魯無禮。他在參加聯合國大會時,因為不滿菲律賓代表批評蘇聯在東歐地區實行帝國主義,在眾目睽睽之下脫下皮鞋,「梆梆」地在桌子上敲起來。
毛澤東緣何沒有出席史達林葬禮
■周恩來率團出席葬禮■1953年3月5日晚間,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領袖、蘇聯最高領導人史達林突患腦溢血,在莫斯科郊外昆采沃的別墅中去世,享年74歲。史達林去世六個小時之後,蘇聯的廣播電台和主要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