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何以叫三國(魏國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文首發自今日頭條號:無雙漫談

微信公眾號:無雙漫談

轉載請自覺註明來源,謝謝配合。

三國,是至今最為國人津津樂道的一段歷史時期。

最早相關出名的書籍是《三國志》,而後在明朝出了後世盛傳的《三國演義》小說,這是三國真正走入平民心智里的故事合集。

在現代,我們也製作出了許許多多三國相關題材的作品,電視劇、電影、小說、動漫,甚至不只是本國人民,很多其他國家也很喜歡使用我們的三國題材來進行創作,尤其是我們旁邊的島國。

《三國演義》之所以好看,不僅因為裡面和正史人物息息相關的軍事歷史,還有刻畫得極好的鮮明的人物性格,以及作者經過多次揣摩創造的極有戲劇性的場景和故事。

據說清帝國的創始人努爾哈赤在行軍打仗的時候,都喜歡隨身帶著《三國演義》作為工具指導書呢。

不過在三國歷史時期,實際上真正成立了三個國家的時候,相對於我們熟悉的故事已經是處於一個很靠後的階段了。

我們更傾向於從公元184年黃巾之亂開始作為三國的起點,那麼為什麼我們會把那麼多群雄割據的時候也算進三國歷史呢?三國之所以為三國,不應只是因為三個不同的君主,更是因為三個國家是完全不同的政體結構。

魏國

曹孟德

魏國的創始人、奠基人是曹操,這個人就算不熟悉三國歷史的人也總歸會因為諺語和課本有過點印象。

大多數現代課本對於曹操的評價是: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其實還有一個改革家的名號偶然會被提到。

曹操在世的時候對於原先漢朝的很多制度都進行了改動,最有名的莫過於求賢令和軍屯。

曹操三度頒布過求賢令,不論道德,不論家世,只求有才之人。

這在當時是對實行已久的察舉制莫大的挑戰,察舉制最看重的即為「孝廉」,品德是第一位考察的基本素質。

但也正因為如此,許多沽名釣譽之人為了得到官職,不僅浪費家中錢財於墓葬上,還要花費大量時間丁憂守孝,選拔上來的幾乎都是沒有實際才能的庸才,而上等位置又一直被世家大族所控制,比如袁紹家「四世三公」,世間隱藏了太多有能之士不能發揮才華。

曹操的求賢令一經發布,立刻收攏了大量全國寒門子弟的忠心和崇拜,這是曹操前期能獲得如此多的人才資源的重要原因。

而同時加上皇帝的官方立場,以及有為國為民大情懷的世族首領們的支持,曹魏政權慢慢的開始根深蒂固。

奉天子以令不臣,曹魏政權就代表著大漢政權,這是最有力的武器,然而世族同樣也有著等量的威脅。

而軍屯是改變了歷來兵農分離的政策,讓軍士打仗時從軍,和平時種田,不斷的補充糧食來源,為曹魏將來的軍事戰爭打下了堅定的後勤基礎,才使得在幾次大戰中曹魏從沒有發生過糧草不濟的大問題。

不過這只是表面上的構成而已。

譙沛集團和潁川集團

魏國歷經六代後易主,被司馬家奪位。

司馬家能夠實行政變,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世族集團掌握了當時絕對的權力,而曾經能夠制衡他們的曹氏宗族已經被司馬懿徹底消滅,所以晉朝開國才將司馬懿追封為開國之祖。

這才真正引出曹魏政權的實際構造。

自曹操開始,就一直為了平衡手下兩大權力集團而費盡心思,後代的曹丕,曹睿也都成功的把控好了兩大集團的位置,才能保住魏國在三國之中最強大的位置。

這兩大集團分別是:以曹氏宗族、夏侯氏族人為首的譙沛集團;以潁川世族為首的世族集團。

譙沛集團的一代大佬們都是耳熟能詳的名字:曹仁,夏侯惇,夏侯淵,許褚,曹洪,曹純等和曹操同鄉出身的軍事將領以及少數文人。

潁川集團為首的則是各大世族家族的掌門人:荀彧、陳群、鍾繇等潁川出身的文人世家子弟。

世族集團除了潁川外還有其他地區的成員,比如河北,河內,兗州,荊州等,不過由於加入較晚,所以除了程昱、賈詡這種才智超群的人才能有立足之地,其他都並不太受重用,故而用潁川集團代表世族集團是近似於可行的。

曹魏前三代的兩派分工很明確,譙沛集團主管軍權,潁川集團主管政事,而且兩派的最高領導人都在漢朝是有官職的,也就是說名義上和曹操是同事關係,而不是從屬關係。

曹操就曾和夏侯惇說過,你我同為漢臣,可不必行臣下之禮。

而荀彧更是常駐許都,為曹操提供後勤補給,而不是直接出謀劃策。

所以曹操前期的重要的謀士幕僚,其實都是荀彧推薦的,如戲志才,郭嘉等人,而並非荀彧本人。

曹操的制衡之術

曹操本人就算做寒門出身,這已是不爭的事實。

除了身材矮小、長相一般,祖父還是閹黨,這使得曹操對於世族自帶的傲氣格外的排斥,可是卻又不得不藉助世族子弟的力量完成統一大業,而譙沛集團正是曹操一手培植的制衡世族集團的利器。

譙沛集團的力量之大,開始是世族根本無法撼動的,除了曹操本人對世族近乎嚴酷的打壓以外,譙沛集團可控制的軍隊也是潁川集團無法染指的。

夏侯惇曾作為全國軍事統帥,總督漢朝所有將軍,而下一代的曹仁也作為大將軍,立於全國將領之上,哪怕是到了第二代的曹真、曹休分化了權力,也是根本沒有外姓插手的可能。

三國志中曹魏有傳的將領,排名前五的是張遼、樂進、于禁、徐晃、張郃,也被後世稱為「五子良將」。

這些在演義中都有極為精彩表現的名將,實際上在曹魏前期最多只能算上偏將的職位,可調度兵馬數從來沒有過萬。

只有在樊城對陣關羽的于禁曾作為一次總指揮,還被水淹七軍了。

另有張郃在諸葛亮北伐時期曾作為主要將領活躍過,但也已經年近暮年了。

孔子的後人,孔融都被曹操誅殺,可見曹操對於世族的控制多麼強勢。

即便政事依靠潁川集團,但自從荀彧離奇死亡之後,曹操一代時世族是處在低谷時期的。

潁川集團之所以後期開始回升,不得不提曹操的世子爭奪戰,也就是曹丕和曹植的對決。

曹丕一方的主要支持者均為潁川集團和其他地區的世族,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太子四友」之中的陳群、司馬懿;而曹植背後的則是譙沛集團。

二代後的魏國

所以曹操之所以如此舉棋不定,作為嫡長子的曹丕那麼艱難的繼位,和雙方背後的利益集團有莫大的關係。

曹操最怕的事莫過於曹丕繼位後,潁川集團會趁勢打壓譙沛集團,打破他的布局,然而曹丕英明的地方就在於他也近乎完美的制衡了兩大集團的權力,除了飽受詬病的九品官人法。

因為在筆者的司馬懿故事長篇系列之中已經做過介紹,就不詳細描述,文末附有之前的敘述世子爭奪戰和潁川首領簡介的文章連結,歡迎查看。

曹睿時期,無奈譙沛集團的首領們均過於短命,夏侯尚、曹真、曹休先後去世,由司馬懿掌管了大量軍權。

而在曹芳繼位後,譙沛集團在曹爽的帶領下對世族集團做了過於激烈的壓制,導致雙方的火併,才有了後世的晉朝。

小皇帝曹芳根本無法起到前代制衡雙方的作用,使得譙沛集團的權力過於膨脹,因而失去了魏國江山。

綜上,曹魏政權更像一桿天平,天平的杆是曹家首領、皇帝;而天平的兩邊分別是譙沛集團,世族集團。

當天平兩端持平的時候,曹魏政權的兩股力量則能齊心協力輔佐曹家;當天平朝其中一端嚴重傾斜的時候,整個政權便失去了穩固性,從而導致崩塌。

曹家之主,即天平的中心杆是最重要的存在,所以後世才稱曹家前三代都是曹家英傑,就因為他們都有能力保持天平的平衡,然而過於集中於皇帝個人的曹魏政權,一旦繼位者沒有足夠的平衡能力,也就促成了悲劇的誕生。

曹操的厲害,不僅在於獨到的戰略眼光,更在於極致的權術制衡,既不讓手下的力量過於膨脹失去控制,又能讓他們樂於為曹家賣命,其中的艱難和深度已經不是普通人可理解的範疇,魏國之祖,名副其實。

而魏國既有軍事貴族的支撐,又有正統文化的世族代表輔佐,才讓司馬家擁有了一統三國的實力。

三國最有實力的一國,統一大業的基礎,均在於此。

本篇是魏國的政體分析,後篇將是蜀國、吳國的政體部分。

敬請關注。

未完待續

分享一下吧,感謝。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司馬家族為何能一統三國?這個原因最為關鍵!

司馬懿字仲達,歷史中有人評論他心機太深,看著曹家四代勇戰天下,自己坐收漁翁之利。司馬懿有謀略有才能,當曹操要徵辟他時,他已分析眼下形式,漢朝氣數已盡,天下四分五裂,還暫不能定奪誰能為王,所以他...

魏國軍師聯盟8大謀士

三國傳奇大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正在熱播,該劇從曹魏的全新視角切入,抒寫了魏國大軍師司馬懿跌宕起伏的傳奇一生,展現了波瀾壯闊的後三國時代。劇中人物情節與歷史及《三國演義》都有很大修改,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