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茅廬算什麼,有人讓劉備等了8年還「相見如初,同床共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演義當中有很多事情都與三國歷史上的並不一致,然而不論是在三國演義當中還是在三國歷史上,可以確定的是劉備都是有過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的,從這件事上我們可以看到諸葛亮絕對是一個心氣很高的人,估計一般人或者一般的職位都是請不動他的,如果要想他出山不開出一個讓他滿意的價碼,他是絕對不會理睬的。

劉備雖然手上並沒有什麼價碼可言,但是劉備憑藉著自己的真心實意打動了諸葛亮,諸葛亮於是願意追隨劉備,並且終其一生諸葛亮都記得劉備的那一份知遇之恩至死不渝,所以諸葛亮才會做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行為。


在這裡估計很多人就要說了,劉備有什麼了不起的,他對諸葛亮並沒有那麼大的恩情。

可能我們看三國演義,諸葛亮各種臥龍先生,自比管仲樂毅之類的,相比天下人都想請諸葛亮出山。

其實歷史上卻並非如此,諸葛亮雖然有很強大的家族背景,但是他並沒有真正干出過什麼實際的事情,而他所要的價碼其實是相當高的,從他自比管仲樂毅我們就可以看出諸葛亮出山就要坐頭號謀臣的位置。

而他所開出的這種條件,在當時的各方大佬眼中顯然是可能實現的,曹操已經有了郭嘉荀彧,孫權手下有周瑜張昭,是問一句,你是曹操孫權,除非你已經準備好賭一把了,才可能請一個傳說中的謀臣諸葛亮來頂替郭嘉,荀彧,周瑜,張昭這樣已經干出了很多實績的能人。

所以說,要不是剛好有劉備這樣的奇葩,誰還能收了諸葛亮這個妖孽?從這一點上面,我們也可以看出,劉備絕對是一個慧眼識人的伯樂,劉備所相中的關羽張飛,都是萬人敵稱號的名將,而諸葛亮也是名留青史的能臣。

我們說到劉備慧眼識人,其實後面所相中的能人就確實太多了,但是要說劉備的真愛其實只有一人,那就是趙雲。

趙雲在歷史上其實也是一個心高氣傲的人,不過這也不能怪趙雲,因為趙雲確實有真本事,不然憑什麼那麼傲氣。

然而就是因為趙雲的這種性格,他差一點就被埋沒了,要不是遇到了慧眼識人的劉備,估計歷史上壓根就不會有趙雲這個人的記載了。

話說趙雲是常山人,早年應該是因為趙雲的優秀被常山人推舉為首領,率領大夥去投奔公孫瓚,實際上在當時袁紹與公孫瓚是敵對關係,而常山是屬於袁紹的地盤。

我們說趙雲非常心高氣傲還可以從一點可以看出,事實上趙雲的這些常山舊部並沒有什麼驚人的戰績與對外名氣,趙雲也只是在常山比較有名而已,但是趙雲最喜歡的出戰口頭禪便是「吾乃常山趙子龍」,由此可見趙雲的這種心高氣傲已經到了接近中二的程度了。

回到主題繼續說,趙雲帶來人來投奔公孫瓚並沒有引起公孫瓚的重視,這個其實很正常,畢竟公孫瓚當時多大的勢力,肯定不可能隨便來個人投奔都會非常重視,這裡我們從記載中對話大概可以品味出來,公孫瓚問趙云:「聽說冀州人(常山屬於冀州)都應該投奔袁紹,為什麼你們卻要投奔於我呢。

」這句話問趙雲其實就是一句很公式化對投誠過來的一般部隊的問話,公孫瓚希望聽到的回答自然是趙雲對公孫瓚的讚揚以及歸順之意。

史書記載公孫瓚說這句話的感覺就可以體現出意味來,用的詞語是「嘲雲曰:」。

但是你想啊,之前我們就說了趙雲是一個心高氣傲的人,所以趙雲心裏面肯定很不爽的,老子帶著一幫子人不投袁紹反而很有想法的來投奔你,你就這種態度?所以趙雲的回答是:「天下大亂,不知道誰是明主,百姓有倒懸之危,鄙州經過商議討論,要追隨仁政所在,並不是因為我們個人疏遠袁紹而偏向於將軍您。

」這句話聽起來很客套謙卑,其實卻暗示了趙雲的不爽,我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找個賢明的主子,並不是針對誰。

言下之意就是你公孫瓚如果不能重用我等,我等隨時走人。

從這裡我們已經就可以看出趙雲其實已經對公孫瓚很不爽了,至於後面哥哥死了所以要帶人離開公孫瓚其實不過就是找個理由去袁紹那邊混而已罷了。

那麼我們看劉備呢,劉備一看到趙雲就非常喜歡,立刻就找公孫瓚要趙雲,而公孫瓚本來就看不起趙雲,所以非常爽快的就把趙雲借給劉備了,是問如果公孫瓚知道趙雲是個人才,鬼才會借給劉備呢,公孫瓚是個什麼人大家看過三國的誰不知道,小編這裡可以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劉備投奔曹操,曹操可能把許諸借給劉備玩玩麼,想想都覺得很扯淡好吧。

而劉備當時雖然在公孫瓚手下的官職雖然很虛,但是劉備對趙雲的看中完全不亞於跟他出生入死的關羽張飛了,劉備為了體現出對趙雲的重視,劉備讓趙雲擔任了「主騎」這個職務,歷史上這個職務可能獨此一份了,當時劉備並沒有什麼權利,而趙雲顯然在公孫瓚的手下什麼名分也沒有,就是單純的白馬義從的一員,這簡直就是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然而趙雲並不領情,雖然劉備待趙雲很好,趙雲與劉備道別的時候也是很客套的說:「我永遠不會背叛你的恩德。

」這裡為什麼要說是客套話呢,如果說趙雲是真心想追隨劉備,當時就跟了劉備。

趙雲看不起目前在公孫瓚手下的待遇,而劉備雖然看中趙雲,但是劉備在當時並不算有名的大佬,所以趙雲其實還是想去袁紹那邊試試的,所謂兄長去世歸鄉不過是一個理由而已。

這就好像你要離開一家外地的公司,說家裡人去世了所以要回家,請求辭掉工作一樣,如果老闆真的想留你,或者你真的想留在公司,至於這樣嗎,這樣的理由和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有什麼區別?

趙雲與劉備告別的時候是公元191年之後的事情,而他們再見面的時候已經是公元200年了,這8年左右雖然劉備依然沒有地盤,但是要說劉備混了這8年的名氣呢,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就連孔融這樣的名士都知道找劉玄德求救,不然劉備憑什麼說服諸葛亮出山,還不是憑著他劉玄德經歷各種戰役所打出來的名氣。

這時候的趙雲的,史書上並沒有說趙雲有什麼職位,這裡只說了劉備又見到了趙雲,我們由此可見趙雲這幾年混的並不如意,而劉備已經是今非昔比了,他手下的關羽張飛更是早就打出了名氣,這個時候的趙雲呢,還是默默無聞,小編估計就是公孫瓚在8年後還是否記得有趙子龍這號人物都是個問題。

但就是這樣混了8年依然默默無聞的趙雲,劉備依然是喜歡的不行,對趙雲的重視依然是不亞於關羽張飛,是想如果你是趙雲,你就算再心高氣傲混了8年還是這樣,8年前的劉備這麼對你也許你會傲嬌的認為劉備並不值得你去追隨,一句客套話說再見,但是現在呢,8年後劉備混的風生水起依然待你相見如初,你能不感動麼,劉備和趙雲有多親密,史書上一句話就能證明,剛見面就是「二人同床眠臥」,這樣的劉備趙雲能不忠心嗎,所以劉備在之後當然也非常信任趙雲,因為劉備太會識人了,他知道越是心高氣傲的烈馬,一旦降服了,就越是忠誠。

說實話,劉備在群雄逐鹿的爭鬥中,折騰了整整8年,這8年劉備什麼人沒見過,又招募過多少手下,而劉備不僅記得8年前那個默默無聞的白馬義從趙子龍,還能在今時今日依然像待關羽和張飛一樣看待他,這不是真愛是什麼,如果這都不能感動趙雲的話,小編估計劉備只能唱一句「如果這都不算愛」了。

小編以前一直不明白,為什麼羅貫中先生的《三國演義》在文的方面要塑造一個完美的諸葛亮,武的方面非要選擇五虎將裡面的趙雲,原來他們其實都是劉備慧眼識人費盡力氣搞到手的人才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中劉備和公孫瓚是什麼關係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各路英雄紛爭天下。當時袁紹、曹操、劉表與袁術、孫堅、公孫瓚這兩伙人是主要的兩大陣營。那時候的公孫瓚立足於北方,擁兵數十萬,加上東北那邊的地理環境的優勢,所以當時的公孫瓚很是令人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