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與十國簡介--地圖說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五代十國並非指一個朝代,而是指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
五代指的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次第更迭的政權。
十國指五代之外相繼出現的十個割據政權: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即荊南)、北漢,統稱十國。
五代的開國之君,都是前朝的藩鎮,靠軍事割據發展起來的,故這一時期的歷史特點是戰爭頻仍,政權屢有更迭。
朱溫參加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軍,隨軍入長安。
唐中和二年(882)正月,黃巢以朱溫為同州(今陝西大荔)防禦
使。
同年九月朱溫叛變,唐僖宗任命朱溫為金吾衛大將軍,充河中行營副招討使,賜名全忠。
次年,改宣武軍節度使(今河南開封),加東北面都招討使。
四年,全忠與李克用等聯兵鎮壓黃巢起義軍。
以後十餘年間,同年,宰相崔胤召全忠入關,殺死劫遷昭宗的宦官,送昭宗出城。
昭宗還長安後,全忠盡誅宦官,廢神策軍,從此昭宗為全忠全權控制,成為傀儡。
天佑元年(904)﹐全忠迫昭宗遷都洛陽﹐隨即遣人殺之,立其子(哀帝)。
後又貶殺宰相獨孤損等朝官三十餘人。
四年﹐朱全忠廢李代唐稱帝,改名晃,是為後梁太祖。
都開封(後曾一度遷都洛陽),國號梁,史稱後梁。
改元開平。
也由此掀開了五代十國的篇章。
毛澤東曾經評價他說:「朱溫處四戰之地,與曹操略同,而狡猾過之。
」
朱溫並沒有成什麼大業,他連北方都沒能統一。
淮河以南當然沒他的份,在北方,他實際占有的主要是山東及河南,在五代(梁唐晉漢周)中,梁朝的面積是最小的,而且這些地方都是他名義上為唐朝的臣子時,以權臣身份設法占有的,在篡位立梁國後,國土面積基本上就沒增加。
軍閥混戰、占據河東的李克用常被控制河南的朱全忠(即朱溫)牽制圍困,兵力不足,地盤狹小,非常悲觀。
李存勖勸說其父:「朱全忠恃其武力,吞滅四鄰,想篡奪帝位,這是自取滅亡。
我們千萬不可灰心喪氣,要積蓄力量,等待時機」。
李克用聽後大為高興,重新振作起來,與朱全忠對抗。
李克用臨死時,交給李存勖三支箭,囑咐他要完成三件大事:一是討伐劉仁恭(劉守光),攻克幽州(今北京一帶);二是征討契丹,解除北方邊境的威脅;第三件大事就是要消滅世敵朱全忠。
他將三支箭供奉在家廟裡,每臨出征就派人取來,放在精製的絲套里,帶著上陣,打了勝仗,又送回家廟,表示完成了任務。
公元911年,李存勖在高邑(河北高邑縣)打敗了朱全忠親自統帥的50萬大軍。
接著,攻破燕地,將劉仁恭活捉回太原。
九年後,他又大破契丹兵,將耶律阿保機趕回北方。
經過十多年的交戰,李存勖基本上完成了父親遺命,於公元923年攻滅後梁,統一北方,四月,在魏州(河北大名縣西)稱帝,國號為唐,不久遷都洛陽,年號「同光」,史稱後唐。
後梁貞明元年(915年),李存勖得魏州,梁將劉尋急攻清平(今山東清縣),李存勖急往馳援,為劉尋所圍。
石敬瑭率十餘騎擊敗劉尋,救李存勖於危難之中。
李存勖拊其背而壯之,由此聲威大振,在軍中名噪一時。
他還數次解救李嗣源於危急之中,從而得到器重,逐漸成為李嗣源之心腹。
李嗣源遂把女兒永寧公主嫁給他,並讓他統率「左射軍」的親兵。
後唐末帝對石敬瑭猜疑頗大,石敬瑭亦疑心重重,二人矛盾日益尖銳。
為試探後唐末帝,早有預謀的石敬瑭於後唐清泰三年(936年)四月,以身體羸弱,乞解兵權,調往他鎮。
這正合後唐末帝之意,便順准石敬瑭之請,徙其為天平節度使。
群臣得知,相顧失色,均感亂之將至。
石敬瑭認為我不興亂,朝廷發之,安能束手於道路?遂決意謀反。
石敬瑭一面於朝廷內部從事策反活動,一面由掌書記桑維翰起草奏章,向契丹求援:請稱臣,以父事契丹,約事捷之後,割盧龍一道及雁門關以北諸州與契丹。
契丹主耶律德光得表大喜,以兵援之。
同年(936年)十一月,契丹主作冊書封石敬瑭為大晉皇帝,改元天福,國號晉,契丹主自解衣冠授之。
石敬瑭遂即位於柳林(今山西太原市東南)。
石敬瑭攻入洛陽,後唐亡。
後晉天福二年(937年),後晉遷都汴梁,翌年(938年),升汴梁為東京開封府。
石敬瑭稱帝後,很守「信用」,割燕雲十六州給契丹,承諾每年給契丹布帛30萬匹。
燕雲十六州乃北部天然屏障,至此中原完全暴露在契丹鐵蹄之下。
以後燕雲十六州成為遼南下掠奪中原的基地,使北方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貽害長達400年。
石敬瑭認比他年紀小的契丹帝為父,被契丹帝冊封為大晉皇帝,石敬瑭的養子石重貴不甘如此,在大臣景延廣的建議下以向契丹稱「孫」不稱臣的藉口,企圖改變對契丹的依附關係,但契丹人用揮兵南下滅後晉,虜石重貴來作為答案,並在開封建立大遼,耶律德光自立為帝。
後晉滅,但遼政權無力在中原立足,撤回北方,立李從益為中原之主,太原劉知遠殺死李從益,奪取中原,自立為帝,建立大漢帝國。
他的兒子劉承祐因殺大將郭威不成卻被郭威所代為大周,郭威和他的養子柴榮是五代中的明君,在他們的經營下,後周漸強,並逐步統一中國,但柴榮的繼承者是七歲的小孩,無力掌管天下,終大將趙匡胤在陳橋被手下黃袍加身,代周立宋。
後來宋王朝在趙匡胤的經營下,終統一中國,結束五代時的大分裂。
這一段歷史,有一點值得特別注意,即在五朝之中,有三朝,即後唐、後晉、後漢的開國之君都是沙陀人。
同時,北方的契丹人亦不斷強大,逐步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和軍事集團,為以後宋、遼、金對峙形成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南北朝,埋下了深深的禍根。
相對於五代來說,十國的情況則要好得多。
在這十國之中,除劉崇的北漢在北方(約今山西、陝西和河北的一部分)外,其它諸國皆在中國的南方,它們少受中原干戈的影響,政局相對穩定,政權維持的時間也遠比五代為長,如最短的前蜀亦有三十四年,是後梁的兩倍,而最長的吳越,竟達八十五年之久。
這對中國南方的開發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例如吳越,就曾於公元910年修築了捍海塘,保障了農業生產的發展,使吳越走上了富裕之路。
由於北方戰爭頻仍,不少中原人士移徙南方以避禍亂,他們帶來了北方的生產技術和科學文化,對南方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帶你認識「五代十國」!你知道有些國家!那些皇帝?
五代十國(907年—960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這一稱謂出自《新五代史》,是對五代(907年~960年)與十國(902年~979年)的合稱。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更替的位於...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這支軍隊建立了五個朝代,出了七位帝王
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一支軍隊,準確的講應該是割據軍閥,從這裡走出了七位帝王,分別建立了五個不同的朝代。雖然這支隊伍的戰鬥力不是最強的,但是改朝換代的能力在歷史無出其右。用槍桿子裡面出政權來形容是再...
中華民族積弱400年,全因一個兒皇帝割讓燕雲十六州
燕雲十六州在哪裡?本文從世界第八大奇蹟開始說起,長城這項浩大的工程,中華民族不斷修築了2000多年,從西周開始到清朝結束,也就是說,冷兵器時代,我們的先輩一直在修這條人工堡壘。今天北京長城以南有...
歷史上的五代十國,究竟是哪五代哪十國
說起中國歷史,經歷過三段大的分裂時期,一是春秋戰國時期,二是南北朝時期,三是五代十國時期。大一統的朝代大家都能記住,例如漢唐元明清。那麼經常說的五代十國究竟是哪五代,哪十國呢?五代十國(907年...
石敬瑭出賣了燕雲十六州,但我們卻不能稱其為漢奸
北方的少數民族一直是懸在中原漢民族政權頭上的達摩利斯之劍,中原的王朝換了一個又一個,北方草原的主人也換了一個又一個——東胡、匈奴、鮮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但是南北對抗、華夷之爭一直是中國...
「朝廷雖在,天下已亡」——中國古代最亂的亂世
文|栗強身為一名歷史雜誌的編輯,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中國古代史的演變趨勢,估計小編也只能借用《三國演義》里的一句話——「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其中「分久必合」的時期可以簡單地用兩個字來...
看完這一篇,你就再也不會覺得五代十國很亂了一
五代十國是處在唐朝和宋朝之間的一段時期,總共大約五十多年,下面我一一為大家講一下都是哪五代。五代,就是當時勢力最大的五個小朝代,分別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這五個小朝代,都是占據中原地帶...
五代十國換皇帝如走馬燈,真是滿城盡帶黃金甲啊!
五代是指唐亡至北宋建立前,雄踞中原的五個朝代。依次為梁、唐、晉、漢、周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公元907年,朱溫篡唐建立後梁,這是五代十國的開始。923年,盤踞太原的晉王李...
中國歷史上又一次群雄大割據時代 ——五代十國
稱為五代。除了五代還有其他幾個小政權,包括前蜀、後蜀、吳、吳越、南唐、閩、楚、南漢、南平和北漢。這些政權,統稱為「五代十國」。五代十國政權林立,長期戰爭不斷,但最後被北宋所統一。時間軸(公元90...
三分鐘讀懂五代十國,各國國祚是多久?一朝代僅存三年就滅亡
五代十國(907年—960年)是一個混亂的年代,從朱溫稱帝到趙匡胤篡後周一共57年的歷史,在這57年的時間裡存在著大大小小十幾個武裝割據政權,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更替的位於中原地區的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