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降宋江後,北宋名將張叔夜不忍看到皇室受辱,咬舌自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張叔夜,這個名字對熟讀《水滸傳》的人來說並不陌生。

書中第八十二回說,正是在張叔夜的斡旋下,宋江等人終於接受朝廷招安。

然而史書上的說法截然不同,坊間甚至有張叔夜擒殺宋江之說。

那麼,張叔夜是否真的殺了宋江?

張叔夜就是《水滸傳》中招降宋江的大臣。

《水滸傳》八十二回《梁山泊分金大買市宋公明全伙受招安》中說,趙宋朝廷兩度對梁山泊以宋江為首的義軍進行招安都告失敗,濟州太守張叔夜向太尉建議繼續實行安撫政策,並自告奮勇親赴梁山泊與義軍商談。

在張叔夜的勸說下,招安終於得以實現。

梁山義軍為感激張叔夜的斡旋之舉而酬以重金,然而張叔夜推辭不收。

小說感嘆:「太守可謂廉以律己者矣!」張叔夜正是以自身廉潔清名獲得梁山好漢的膺服。

《水滸傳》不免帶演義成分,然而於此可以表明張叔夜確實是當時一位難得的廉吏。

但史書上關於張叔夜的說法卻截然不同,坊間甚至有張叔夜擒殺宋江等人的說法。

除《水滸傳》外,《宋史》、《東都事略》等史籍對張叔夜均有描寫。

《宋史》更為豐富,《宋史·張叔夜傳》計有七段文字,其中第四段寫的就是張叔夜用計擒獲宋江的過程:「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攖其鋒。

聲言將至,叔夜使間者覘所向,賊徑趨海瀕,劫鉅舟十餘,載鹵獲。

於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距海,誘之戰。

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

賊聞之,皆無鬥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賊,江乃降。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義軍南下攻入江蘇沭陽縣城,然後轉移至海邊,欲攻打海州城。

張叔夜海上設伏兵,採取誘敵深入的計策,火燒宋江大小戰艦和船隻,擒義軍副首領,逼迫宋江投降。

有民間傳說,投降後的宋江也被張叔夜所斬殺。

按照這種記載,投降不久就被殺了,也就根本沒有協助官軍抗擊方臘的事了。

不論如何,按史書所載,張叔夜已然成為宋江等人的終結者。

那麼,張叔夜是誰呢?

張叔夜於公元1065年(治平二年)出生於信州永豐縣塔下(今江西廣豐嶺底鄉潭村塔底)銅鈸山區的一個山鄉小村。

張叔夜少時就喜談軍事,長大後以祖蔭入仕任蘭州錄事參軍。

蘭州地處當時宋朝邊境,依恃黃河天塹為固,每年冬天黃河結冰時,都要處於戒備狀態,以防羌人入侵。

張叔夜認為長此以往,不是辦法,於是親自過河勘察,發現有一個叫天都的地方,是五路之間的要衝,羌人每次入侵,都先要在此地集結。

張叔夜根據附近地勢,奪得大都,在大都建了一座叫做西安州的可戍守的城池,以此扼守西北邊境。

張叔夜此舉有力地遏止了羌人的侵襲,為朝廷緩解了邊疆不安定的憂患,同時也免除了以往士卒瀕河困守、累月不得解甲的勞頓之苦,從此蘭州再也沒有羌患。

此後張叔夜擔任過襄城、陳留知縣,以及舒、海、泰三州知州。

宋徽宗大觀年間中為庫部員外郎、開封府少尹。

不久後又賜進士出身,遷右司員外郎。

張叔夜曾出使遼國,與遼人比射箭,首先命中目標。

遼人驚詫,想查看他所引的弓。

張叔夜以無前例為由拒絕。

出使歸來後,張叔夜畫出遼國的山川、城郭、服器、儀範等資料,上呈宋徽宗。

公元1109年(大觀三年),張叔夜從弟張克公曾彈劾蔡京,使得蔡京被迫下台,蔡京因而與張氏結仇,並遷怒於張叔夜,暗中搜集張叔夜的過錯,將張叔夜貶為西安草場監司。

數年後,張叔夜被召回京師當秘書少監,後又升至中書舍人、給事中。

當時的官吏因為怠惰,所以門下省出的命令都是預先簽署職銜與姓名,之後遇事才填寫具體內容,稱為「空黃」。

張叔夜極力改革這種弊端,得以升任禮部侍郎。

因升遷太快,又見忌於蔡京,以徽猷閣待制身份再次到海州任知州。

宋徽宗後期,北方的金國日趨強大,宋國面臨的威脅與日俱增。

1126年(靖康元年),金兵大舉南侵,宋軍倉皇潰退。

宋徽宗悄然引退,賦閒作太上皇,宋欽宗即位。

金兵的進攻鋒芒不斷逼近。

張叔夜深憂國事,他在任所火速上奏朝廷,請求率領騎兵,與眾將合力以迂迴之勢抄到金兵之後,切斷金兵歸路然後再行合擊破敵。

張叔夜一直在作殊死的抵抗,最後終因寡不敵眾而為金軍俘獲,在敵兵簇擁下押至金軍大營。

被俘之初,金軍統帥對張叔夜以禮相待。

因為這時金人正考慮推立異姓為帝,即扶植張邦昌為傀儡政權,而希望藉助張叔夜的地位和聲望來實現此計劃。

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三月,張叔夜嚴正拒絕了金軍統帥的威脅利誘,大義凜然,擲筆於地,與孫傅及秦檜等人拒絕在勸進書上署名[10] ,張叔夜對孫傅說: 「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向宗翰、宗望寫信,請求立宋欽宗太子趙諶為帝,「以順民望」,宗翰、宗望大怒,而張叔夜仍舊抗爭如故,於是和拒絕勸進的人一起被勒令舉家北遷,隨徽、欽二帝同行。

在金兵押解之下的 宋朝君臣迤邐北行,只見兵燹所過之處,斷壁殘垣,滿目瘡痍,沿途戰敗慘狀加上滿腹家國之恨,令人痛不欲生,張叔夜絕食抗議,期間只飲湯水。

君臣一行人漸行漸遠,來到了宋、金兩國之間的界河白溝。

時至五月,北地猶自颯颯風寒,草木不春。

眾人登船渡河,船夫說:「這裡就是界河啦!」張叔夜聞言,按捺不住滿腔悲憤,遽然起立,在船上翹首南望,仰天大呼,便不再言語。

第二天扼吭,張叔夜咬舌自盡,帶著未酬的報國之志溘然逝去,終年六十三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