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那些高官為什麼老是喜歡打聽外間有何議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古代那些高官為什麼老是喜歡打聽外間有何議論?
文/晏建懷
古代沒有廣播,沒有電視,沒有網際網路,沒有QQ,沒有微信。
對於信息的來源,一是靠官方公報,二是來往信件,三是士大夫宴飲交遊,四是詩歌散文之類的文學作品,等等。
通過這些媒介或方式得到信息,量少,速度也慢,特別是對於許多高官大吏,面對處處驚雷的險惡官場,這些又慢又少的信息,遠遠滿足不了他們對時局判斷和自身安危把握的需求。
因此,他們常常主動向身邊人打探消息,最喜歡問:「外間有何議論?」
東漢靈帝時,朝廷賣官鬻爵,而且公開化、制度化,一時賣官成風。
冀州人崔烈,歷任郡守,官居九卿,見大家都在買官,也響應時代之風氣,通過皇帝保姆這層關係,弄到內部折扣價,以五百萬錢買了一個司徒之職。
東漢時,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五百萬就買到了這一皇帝之下、眾卿之上的要職,崔烈真是撿占了個大便宜。
雖說只是個買來的官,但好歹也是三公首輔,必須考慮一下自己在外的形像和群眾的口碑。
一天,官居虎賁中郎將的兒子崔鈞從官衙回到家裡,崔烈拉住兒子問道:「我如今位居三公,外間有何議論?」崔鈞回答說:「您素有美譽,又歷任卿守,出任三公本屬當之無愧。
不過,這次上位卻讓天下人大失所望。
」崔烈問:「為什麼?」崔鈞說:「他們嫌這個『三公』滿身銅臭!」崔烈聽後,氣得渾身發抖,順手拿起手杖追打崔鈞,崔鈞只得狼狽而逃。
不難看出,素有清名的崔烈到底底氣不足,追打兒子,不過是通過發泄父威的來掩蓋內心的慚愧罷了。
呂蒙正是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丁丑科狀元,入仕後,歷任通判、著作郎、知制誥、左諫議大夫、參知政事,後來三次出任宰相。
一日,呂蒙正想了解一下外面對自己的評價,問兒子:「我為相,外間有何議論?」兒子回答:「他們說,您當宰相,四方無事,國泰民安。
不過,他們還說您頗無能,宰相之權多為同僚瓜分。
」呂蒙正聽後不屑道:「我雖然無能,但我有一種能力,那就是善於用人。
」呂蒙正的確會用人,口袋裡常備一小冊子,記錄直接或間接了解到的人才情況,隨時為朝廷備選。
不過,人們議論他無能,他卻王顧左右而言他,回答自己會用人,似乎缺乏一點謙虛的姿態。
晚清名臣張之洞登上高位之時,也曾有此一問。
據民國劉禺生《世載堂雜憶》記載,1907年,張之洞以體仁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入樞府,與袁世凱同掌政局。
一次,他問幕僚高友唐:「外間對我有何議論?」高友唐答道:「近聞外面評論時人,說岑春萱不學無術,公(張之洞)有學無術,袁世凱不學有術,端方有學有術。
」張之洞聽後,捻須一笑說:「我自問迂拙,說我無術,的確如此,『有學』二字,亦愧不敢當。
不過較岑春煊、袁世凱多識幾個字。
袁世凱豈只有術,其術真是太多了。
至於說端方有學有術,未免阿其所好,他不過弄點假碑版、假字畫、假銅器附庸風雅而已。
」岑、張、袁、端都是晚清政治上的重量級人物,咳嗽一聲地都要抖三抖。
但他們同朝為官,卻貌合神離,互不買帳。
張之洞素來對岑春煊小視,對袁世凱輕視,對端方蔑視。
從他那看似謙虛的言語中,也不難看出這種不屑,而他對自己,則是非常自信、自得乃至自負的。
不但為人臣者登上高位時喜歡這樣問,位居九五之尊的帝王,更喜歡通過這種方式打探消息,洞察輿情。
漢武帝晚年在傳位的問題上傷足了腦筋,不但逼迫太子劉據自殺,還牽連很廣,死者數萬。
漢武帝偏愛少子劉弗陵,即後來繼位的漢昭帝。
劉弗陵五六歲時,漢武帝稱他:「壯大多知」,特像自己。
漢武帝讓人畫了一張周公背成王朝見大臣的圖,賜給奉車都尉霍光,大家便都知道他欲立劉弗陵為太子。
隨後,漢武帝在宮裡把劉弗陵的母親鉤弋夫人賜死。
有一天,武帝問左右:「外間有何議論?」左右回答說:「外人說,既然立劉弗陵為太子,何故還要殺了他的母親呢?」武帝一笑,說:「那群愚人小子懂什麼。
歷代國家變亂,多因主少母壯,你們難道沒聽說過呂后的故事嗎?!」此後,凡為武帝生過孩子的妃嬪,無論生男生女,統統處死,一個不留下,以致後宮血流成河。
面對外間議論,呂蒙正略嫌小氣,張之洞頗有自負,反倒是買官的崔烈臉皮薄,仍有一絲「頭巾氣」未泯。
至於殺妻滅子的漢武帝,對自己的惡行不僅毫無悔意,反而給左右引經據典上了一堂政治課。
這說明,習慣了一慣正確的人,做壞事都能做得理直氣壯,振振有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