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現象看內心,諸葛亮的嘆息與微笑之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有人說蒙娜麗莎的微笑表露了她複雜而敏感的內心,對於三國中的一代名人諸葛亮,也是如此,關於他的喜怒哀樂在歷史記錄中很少,但根據這些少量記錄,也許我們可以分析出他的內心感懷。
諸葛亮有一次很憂傷的記錄,不過這條記述的可信度不高,它來自郭沖四事中的記載,說的是諸葛亮在第一次出兵北伐時,攻拔州郡,收降姜維,並拔西縣千餘家返回蜀漢。
這時眾人前來恭賀諸葛亮,諸葛亮愀然有戚容,說了這樣一番話:「普天之下,莫非漢民,國家威力未舉,使百姓困於豺狼之吻。
一夫有死,皆亮之罪,以此相賀,能不為愧。
」郭沖還在這句話加了一句,說蜀漢之人從此之後都知道諸葛亮有吞魏之志,並非只是開疆拓土。
關於這則史料的謬誤裴松之已經駁斥過,這裡再補充幾點。
蜀漢第一次北伐前劉禪曾經下詔,內中對出軍目標定的很明確,就是要恢復大漢河山,蜀漢士人何至於此時才知道諸葛亮的用兵目標?而且這裡說諸葛亮北伐時隴西、南安二郡應時而降,可當時隴西郡的的太守是游楚,游楚對前來攻打的蜀漢將領明確表示,如不能切斷隴西郡與東方的聯繫他將不會歸降,最後游楚也的確堅持到了援軍到來,並以軍功被封為列侯,何來投降一說?可見這裡關於諸葛亮表情的記載並不能當成真事,這裡稍錄一筆聊備考證。
諸葛亮另有一次嘆息的記載,是關於法正的。
在《法正傳》中提到二人的關係是,雖然二人所好頗有不同,但相交以公義。
也就是說因為個人喜好原因,兩人的私人往來雖然不多,但在公事上還是能相互配合的。
對於擅長內政管理而以奇謀為短的諸葛亮來說,多次對法正的智術表示欽佩。
陳壽在記述龐統和法正時,曾經把二人與魏國群臣相擬,因為龐統雅好人流,經學思謀,和荀彧有相似之處,而法正洞察力奇強,常為劉備提出奇謀良策,但是因為睚眥必報,而不以德行著稱,所以就被陳壽比成了程昱和郭嘉。
這二位當然也是奇謀頻出,但也都稍嫌無德:程昱性情剛戾,早年為給曹操籌集軍糧甚至以人肉充數,魏國建立後他和中尉邢貞相爭威儀,而這時他都是年近八十的老人了。
而郭嘉治行不檢,甚至引來陳群廷訴。
按筆者的看法,法正的這一性格特質有些類似漢初奇士陳平,都是既善謀國又善謀身,並且屢經風浪而不倒。
然而法正去世太早,壽命只有爺爺法真的一半,劉備尚未稱帝就去世了。
這一點也影響了蜀漢的政治架構:按照當時發展的大趨勢,尚書令的權重是逐漸增加的,魏吳兩國莫不如是,然而因為擔任此職的法正去世,蜀漢丞相成為了頭號權臣,並且一直維持到諸葛亮去世。
由此我們甚至可以臆測,若法正在劉備駕崩時仍然在世,則必定進入輔政序列,諸葛亮想要獨決大事怕是很難。
所以法正的去世也等於為諸葛亮騰出了施展的空間。
但是在劉備東征失敗後,諸葛亮還是忍不住感嘆,說法正若是活著的話,一定有辦法阻止劉備不讓東征,就算是東征出軍,也必定不會讓劉備陷入危局。
諸葛亮還有一次沒有明確記載的微笑表情。
諸葛亮輔佐劉禪治理蜀漢時,為了緩解蜀漢人才青黃不接的狀況,曾經有意識地提攜後進,對於文化藝術上有造詣的大儒也多有敬重,比如對杜微、五梁、秦宓等莫不如是。
在諸葛亮兼領益州牧時(按諸葛亮建興元年領益州牧),聽說巴西郡西充國人譙周精研六經,並且頗曉天文,於是被諸葛亮徵辟為勸學從事。
根據《蜀記》的記載,譙周與諸葛亮初次見面時,因為譙周是個身高八尺(約合今天的1.84米)的大個子(楊戲亦曾稱譙周為「長兒」,可見其身高不矮),穿著打扮又不修邊幅,說起話來毫無掩飾直來直去,而又無口舌便給之能,所以在與諸葛亮問答的時候左右人等都忍不住發笑。
後來等譙周出門之後,有關部門人員請求將剛才發笑的那些人治罪。
諸葛亮是這樣說的:「孤尚不能忍,況左右乎!」意思是譙周實在太可樂了,自己都忍不住,其他人笑笑也就算了,不要太當真。
雖然這裡並沒有記載諸葛亮的表情,但根據上下文推測,諸葛亮此時至少是面帶微笑的。
這個微笑也許是因為譙周衣著打扮有些特別,也許是因為譙周對答時的方式與常人迥異,或者是幾點兼有,總而言之這是譙周的個人問題,也難怪一向嚴肅的諸葛亮也禁不住破了例。
總體來看,相對於諸葛亮的文字記述來說,他的表情描述十分稀少,這和他一貫的內斂謹慎性格是相應的。
而且我們注意到諸葛亮沒有大為高興的文字記錄,這大概也與他為自己定位過高,而自己和下屬的表現總難達到這個既設目標相關。
所以除了兩次流淚的記載,他在歷史中幾乎是罕見的無表情,因此他真正的內心想法就很難從外在表情去推測了。
蜀漢首席軍師並非諸葛亮
說起三國,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確實是不可忽視的,但諸葛亮更擅長的是治國,他有長遠的眼光,也有獨到的見解,治世之能三國時期第一人,正所謂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不要說劉備得兩個也沒得到天下,水鏡先生...
劉備故事之四,手下第一謀士不是臥龍<諸葛亮>!
眾所周知,劉備和諸葛亮,三顧於茅廬,君臣相知。劉備手下的第一謀士除了這「鞠躬盡瘁、多智近妖」的諸葛亮還能有誰?但歷史的真相往往出乎人意料,真正讓劉備最為信任,又讓他在三國站穩腳跟,三分天下的第一...
蜀國退出三國爭霸只是因為他的早逝,他的地位甚至比諸葛亮還高
我們都知道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鐵面無私,卻不知他身為蜀郡太守因為小小的恩怨就打死打傷數人,(一餐之德,睚眥之怨,無不報復,擅殺毀傷己者數人《三國志·法正傳》)。甚至諸葛亮還替他向劉備辯解:「主公...
此人是曹操的剋星,他若不死,諸葛亮僅需一次北伐便掃平曹魏
三國之中,得人才者得天下與得民心者得天下似乎有著同樣的道理。東吳陣營中的人才朝臣謀士多為江東三吳才俊,不出張、陸、顧、呂、朱、孫等幾大家族。蜀中人才雖然匱乏,但卻多是頂尖的人才。「一呂二趙三典韋...
得到臥龍的劉備為什麼也沒有興復漢室?
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存在「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的說法,也即諸葛亮和龐統這兩位人才,任何一位諸侯只要得到其中的一位,就可以獲得一方天下。但是,就劉備來說,得到了孔明和龐統的共同輔佐,卻終究沒...
蜀漢四謀臣之法正:奇謀善戰,睚眥必報
劉備勢力的謀士並不是名不見經傳,只是被一張名為「諸葛亮」的山遮住了風姿而已,他們跟諸葛亮比起熱度來,真是米粒之光難與日月爭輝。但回顧歷史,他們也曾大放異彩,蜀漢曾經有過四大謀臣,分別是:諸葛亮、...
龐統和法正誰更厲害?
細說三國風流人物,就不能不忽略龐統,龐士元,一個生於戰亂之中的曠世奇才,崛起於人才輩出的英雄時代。憑藉其出色的軍事才能與驚人的判斷能力成為了世人皆知的「鳳雛」。世人稱:「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
陳壽稱讚此人智謀堪比「程昱+郭嘉」,卻很少被世人提到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風郿(今陝西省眉縣小法儀鎮)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名士法真之孫。原為劉璋部下,劉備圍成都時勸說劉璋投降,而後又與劉備進取漢中,獻計將曹操大將夏侯淵斬首...
若法正不死,蜀也許可中興漢室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原是劉璋手下,後法正覺得劉備有雄才大略,是可以輔佐的明主,回到益州後,遂與張松密謀協規,決定暗中戴奉劉備為主。在助劉備獲得西川之後,更是和諸葛亮配合完美幫劉備...
他的智謀不輸於曹操手下的程昱與郭嘉,他是諸葛亮都不敢招惹的人
公元208年,曹操在赤壁被孫劉大軍擊敗,只能含恨而歸。此後,劉備坐享了赤壁之戰最大的戰果,他借劉琦之名,一口氣拿下了荊州南部四郡,就此有了爭霸天下的根基。但僅有荊州地區,無法實現諸葛亮在隆中時規...
蜀漢哀矣!龐統和法正,誰的死對蜀漢影響更大?
有人說龐統的死直接影響到諸葛亮離開荊州,導致荊州最後失守關羽敗亡!有人說法正這樣善於其謀的人和獻策獻計的人早死是無法彌補的損失,法正對劉備集團的貢獻是空前的,能和曹操集團的郭嘉匹敵,法正的死就好...
三國法正是誰?法正怎麼死的?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風郡(今陝西省眉縣小法儀鎮)人。原為劉璋部下,劉備圍成都時勸說劉璋投降,而後又與劉備進取漢中,獻計將曹操大將夏侯淵斬首。法正善奇謀,深受劉備信任和敬重。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