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寧被稱為東吳第一大將,為何早年四處求職,諸侯們都不用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甘寧是東吳與太史慈並稱的兩大頂級將領,也可以稱得上是東吳的第一大將。

不過,他早年卻是想求一份職都很不容易,到哪裡人家都不重用他。

為什麼呢?

(甘寧)

甘寧是巴郡臨江(今四川重慶)人,史書記載他「少有氣力,好遊俠。

」其實他有氣力不假,但「俠」真談不上。

他成天不務正業,爭勇好鬥,在地方上為非作歹,引得一幫輕薄少年拜他為大哥,跟著他幹些搶財奪物的勾當。

甘寧還十分高調,把自己和小兄弟們打扮得十分非主流。

他們頭上插著彩雉的羽毛,身上配著鈴鐺,挽著弓箭,在地方上耀武揚威。

只要鈴鐺一響,百姓們就知道是甘寧這幫混混來了,嚇得趕緊就逃。

為此,大家給甘寧取了個外號,叫「錦帆賊」。

甘寧的名氣漸長後,愈發覺得自己是個人物。

出則要以車隊開路,坐船也要以綢緞將舟船相連。

離開的時候,為了顯示他的闊氣,還將那些綢緞割斷扔掉,以此彰顯自己的闊綽。

不過,隨著年紀的增長,甘寧覺得自己總是在地方上做個混混,終究沒有出息,還是應該去為大公司效力。

說不準混個一官半職,那就更加榮耀鄉里了。

甘寧最先投奔的是荊州牧劉表。

(劉表)

劉表算得上是個大知識分子。

在東漢末年,被譽為「八俊」之一。

他占據荊州,手擁十萬重兵。

而且據說他管理能力很強,可以說跟著他混,前景應該別有洞天。

所以甘寧毛遂自薦,帶著自己的八百號兄弟前去投奔。

劉表本來看不上甘寧。

在他看來,甘寧就是地方上一毛賊。

不過,劉表看得上他帶去的八百號人馬,因此就留下了他。

可是,並不委以重用。

甘寧是個急脾氣,一看劉表成天就只是坐著,跟自己清談人生和理想,就是不談升職加薪的事,心裡很不快活。

於是,轉投了江夏太守黃祖。

黃祖收留了他,他在黃祖那兒也異常賣命。

有一次,孫權率軍攻打黃祖。

黃祖大敗,狼狽而逃。

甘寧率軍在後面掩護,執箭射向孫權軍中,一箭便射中了他的大將凌操。

孫權見甘寧厲害,不敢再追,黃祖得以逃脫。

可是,立了大功的甘寧,卻還是並沒得到黃祖的提拔。

黃祖手下有個叫蘇飛的都督,對甘寧頗為賞識,待他異於常人。

多次在黃祖面前推薦甘寧。

可是黃祖很瞧不起甘寧,覺得他不過是個小毛賊,不用。

蘇飛嘆口氣,對甘寧說道:「我幾次向主上推薦你,但他都不肯任用你。

人生苦短,你是有志之人,何必困於此,不如早做打算。

甘寧聽了頗有感觸,於是也掏心窩子說:「我當然想走,只是苦於沒有適當的機會。

(黃祖)

蘇飛告訴甘寧,孫權正在發通告,要在全國範圍內招聘人,待遇優厚。

甘寧聽說後,心動不已。

可是自己才跟人家打了一仗,還把人家的大將給射死了,怎好去投奔他呢?

左思右想,覺得要讓孫權看中,得帶些「禮物」。

於是,他集結了舊日追隨他的兄弟和願意相從的同事,準備一起出奔孫權。

在認識孫權的道路上,甘寧是頗費了一些腦筋的。

他先結交了孫權的軍師周瑜和中郎將呂蒙,並通過他們向孫權舉薦了自己。

孫權是個非常洒脫的人,聽周瑜和呂蒙對甘寧一番誇讚,再加上當初與黃祖之戰時,已見識過甘寧的勇猛,因此對甘寧十分重視,待甘寧為上賓。

甘寧終於被人重視,十分感激,於是又向孫權獻上一計:趕在曹操之前,攻打黃祖,再伐劉表奪荊州。

甘寧早先是在劉表和黃祖兩人那裡打過工的,對他們的情況非常了解。

可以說,這是一條很好的戰略妙計。

孫權的重臣張昭卻很瞧不起甘寧,認為他不過是個小毛賊,能出什麼好主意,於是極力反對。

(孫權)

甘寧是個躁脾氣,見有人反對,頗惱怒,與張昭爭執起來。

孫權見兩人要翻臉,於是便從中調解。

他對甘寧說:「何必在意張長史的話呢?西進攻打江夏黃祖之事便交予你,你若立功,張長史自然就會發現自己錯了。

甘寧率軍果然大敗黃祖軍隊,並生擒了黃祖與蘇飛。

當時,孫權特意置備了兩個匣子,用來裝黃祖和蘇飛的頭顱。

甘寧得知後,走到孫權面前,淚流滿面,訴說了蘇飛曾經對自己的恩情,請求孫權免蘇飛一死。

孫權見甘寧有情有義,頗感動。

於是免了蘇飛的死罪,還提拔他為將軍。

甘寧幾經輾轉,終遇明主。

不能不說,他雖然出生不好,早年有劣跡,起點不高,在打工路上異常艱辛。

不過他很努力,最後終於獲得重視,成為東吳頂級名將之一。

(參考資料:《三國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名將系列之「桀驁不馴的斗將」

三國時期,魏國有「五子良將」,蜀國有「五虎上將」,都是一等一的猛將。吳國有「江東四英」,周瑜、魯肅、呂蒙和陸遜,不過這幾人都是統帥之將,衝鋒陷陣、摧城拔寨卻不在行。東吳唯有

他是三國黑老大,浪子回頭做大將

甘寧,字興霸,巴郡臨江的扛把子,自小浪跡江湖,網羅了一批不良少年,招搖過市,為非作歹,又因為自己身上繫著一個銅鈴,鈴聲一響,周圍人就知道是甘寧一群人來了。甘寧喜歡用絲綢錦繡來裝扮自身,於是得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