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權術-看朱元璋如何誅殺功臣的,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洪武元年,朱元璋稱帝於南京,建國大明朝,年號洪武。

朱元璋上位以後,繼續東征西討,同時鼓勵農耕,嚴懲貪官污吏,社會得到了有序的發展,呈現了洪武之治的盛世局面。

與此同時,他又緊鑼密鼓的開始自己的肅清運動,肅清自己的功臣能將。

大批大明開國功臣被誅殺,這件事就成了朱元璋一生最大的爭議。

震驚史學界的洪武四大案

所謂洪武四大案,即空印案,胡惟庸案,郭桓案,藍玉案四大案件。

其中,胡惟庸案與藍玉案是實打實的針對功臣進行的殺戮事件。


胡惟庸在上位丞相以後,在朝中遍布人手,到處都是他的黨羽,不遺餘力的打擊異己。

並且這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胡惟庸過於獨斷專行,許多生殺黜陟等重大案件,他往往不請示皇帝,便自行決定。

這自然讓權力欲極強的朱元璋,深感宰相專權、皇權旁落的危機。

在此情況下,朱元璋便動起了殺心。

洪武十三年,塗節自首上告胡惟庸謀反。

朱元璋隨即逮捕胡惟庸、陳寧和塗節等人,並以「枉法誣賢」「擅權枉法」「蠹害政治」罪加以處死。

與此同時,朱元璋仍在緊鑼密鼓的為胡惟庸安排罪名。

該案的同謀越查越多,牽涉的面也越來越廣,持續了多年才結束。

直到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再興大獄,有《昭示奸黨錄》布告天下,乘機又殺了幾十家的權臣勛貴。

李善長、陸仲亨、唐勝宗、費聚、趙庸、金朝興、葉升、毛麒、李伯升和丁玉等人,都因與胡惟庸有勾結而被處死 。

其中位居「勛臣第一」的太師韓國公李善長,在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始發時,因為元勛皇親,已免於追究,但10年以後,有人以李善長與胡惟庸共同謀反,朱元璋順水推舟,將李善長一家七十餘口一律處斬。

三年之後,朱元璋再次掀起藍玉案,再次誅殺大批功臣。


藍玉曾多次出征蒙古,立下赫赫戰功,被晉封為涼國公,位居大將軍之職。

藍玉統兵多年,在軍中頗有威望;麾下驍將十餘員,個個勇猛善戰。

以一介武夫起家的朱元璋,原本就最忌武人擁兵;而藍玉卻自恃功高勢大,驕橫不法。

在軍中,他擅自黜陟將校,進止自專,甚至不聽君命。

某次北征還師,夜扣喜峰關,關吏沒有及時接納,藍玉竟然縱兵毀關強行進入,這一舉動顯然引起了朱元璋的猜忌,這就是明顯造反的行為了。

在地方上,藍玉霸占東昌民田,私蓄奴婢,縱奴作惡鄉里。

此事後為御史舉劾,但藍玉竟怒逐御史 。

他還讓家人私買雲南鹽1萬餘引,進行走私。

又因奏請多未採納,一直對朱元璋心懷不滿。

這些做法,終於讓朱元璋動了殺心。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錦衣衛指揮蔣瓛告發藍玉謀反,朱元璋就將他處斬,並族誅了三族。

平時與藍玉有關係莫逆的許多將校,也都被定位「逆黨」,遭到了抄家滅族的下場。

當時因這個案件而被誅殺者多達1.5萬人,軍中的驍勇將領差不多都被殺戮殆盡 。

為什麼非殺不可

有一句話怎麼講,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

這就是原因,朱元璋要做的是,清除一切可以威脅皇位的人。

但是他清除這些人並不完全是為了他自己,在他眼裡,胡惟庸藍玉等人無非就是小魚小蝦而已,根本鬥不過他朱元璋。

他要做的是,為自己的後人留下一片安穩的土地。

太子去世,立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

年幼的朱允炆會不會是這些權臣的對手?如果不是,那掌控朝政的就不是朱家的人了。

所以,朱元璋一面緊鑼密鼓的誅殺功臣能將,一面將自己幾位兒子的勢力擴大,以保證自己的兒孫能及時掌控住局面。


這是父親對兒子的關懷

當朱元璋大開殺戒的時候,太子朱標對此是深感痛心,多次指責朱元璋的行為,但是朱元璋無所動。

朱元璋叫太子拿起放在地下的一條棘杖,太子面對滿是刺的棘杖很是為難,只聽朱元璋說:有刺你不敢拿,那就等我把這些刺都除掉了再交給你,不是更好嗎?我殺的都是壞人,將朝廷內部整理乾淨了,然後你才能當起這個家。

這是父親的關懷,父親為了讓自己兒子能更加安穩的坐擁天下,不惜身背數百年罵名,也要將所有威脅都剷除掉。

但他還是失算了,清除威脅之後,真正的威脅卻來自他的另外一個英勇無畏的兒子-燕王朱棣。

在朱元璋死後沒多久,朱棣便起兵謀反,發動靖難,並且成功奪得天下。

雖說自己孫子被兒子造了反,但是朱元璋九泉之下應該還是有所寬慰,畢竟皇位還在他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朱元璋總共殺了多少人?

一般作為開國皇帝,都是政治清明,國家大興。劉邦是這樣,朱元璋也是這樣。但是作為統治者,絕對的權力不允許受到威脅,臥榻之上豈容他人酣睡。劉邦殺韓信,趙匡胤杯酒釋兵權,都是這樣。但是對於朱元璋,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