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布衣皇帝」劉邦得天下功臣誰呢?「漢初三傑」是功勞最大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俗話說: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劉邦就是一個很有文化的流氓。

劉邦出身農家秦時任沛縣泗水亭長,公元前209年楚人陳勝、吳廣在起義,劉邦在楚故地沛縣響應,參與秦末的推翻暴秦行動。

劉邦首先進入關中要地,秦王子嬰請降,秦國滅亡。

被西楚霸王項羽封為漢王,楚漢相爭,千年來被世人所銘記,可見其的重要性。

之後是四年零三個月楚漢之爭,消滅割據勢力,統一中國,建立漢朝。

在中國古代開國帝王中,毛主席評論較多的,要數大漢王朝的締造者漢高祖劉邦了。

在讀《史記·高祖本紀》時,批註道:「項王非政治家。

漢王則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

」用了「高明」這兩個字來評價劉邦,這在毛澤東品評歷史人物時罕見的,可見他對劉邦這個「布衣皇帝」的推崇。

「布衣皇帝」劉邦手下大將:建國之時的「漢初三傑」立時,張良運籌帷幄型、蕭何後勤保障、韓信前線指揮型這三位開國功臣。

根據記錄劉邦說:「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於三個人。

運籌
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
,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韓信:
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

為漢朝的天下立下赫赫功勞。

早期,他是窮人,也是廢人,既不會經商,又不能種田,政府也不肯雇用。

竟受到街頭混混污辱,被迫從人家跨下鑽過「胯下之辱」。

所謂窮則思變,辱更思變。

「韓信用兵,多多益善」 這句話已經成為千古美談。

當然這不是韓
信在吹牛,他的確有資格說這句話。

放眼中國歷史上的將領統帥,能達到這個水平的真沒有幾個。

項梁戰死後,他跟了項羽,幾次獻計獻策,項羽不理不睬,無奈,只好投奔劉邦。

後來功勞: 經典之戰,暗渡陳倉(出陳倉定三秦之戰),京索之戰,安邑之戰,井陘之戰(背水一戰),濰水之戰,垓下之戰;但後來卻遭到劉邦的疑忌,最後被安上謀反的罪名而遭處死。

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

「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

「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

張良
漢高祖劉邦的謀臣。

其祖父、父親等先輩在韓國的首都陽翟(今河南禹州)任過五代韓王之相。

秦末漢初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漢王朝的開國元勛。

楚漢戰爭中,提出不立六國後代,聯結英布、彭越,重用韓信等策略,又主張追擊項羽,殲滅楚軍,為劉邦完成統一大業奠定堅實基礎。

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保存實力,並疏通項羽叔父項伯,使劉邦得以脫身。

後又以出色的智謀,協助漢高祖劉邦在楚漢戰爭中最終奪得天下,幫助呂后扶持劉盈登上太子之位。

在功成名就之後,激流勇進,將自己放置在了一個安全的地方,才避免了在漢初劉邦大肆殲滅異姓王的悲劇發生在自己身上,也是自己的深謀遠慮為自己留下了後路。

蕭何
漢初期政治家,「漢初三傑」之一劉邦在沛縣起兵的時候,蕭
何就一直跟隨。

關於蕭何最出名的典故就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 韓信因蕭何的舉薦而成為大將軍,也因蕭何的計謀最終死於非命。

在楚漢相爭期間,要是沒有蕭何幫劉邦管理大後方,提供軍糧,劉邦是很難戰勝項羽的。

日後劉邦評價蕭何:「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

」由此可以看出劉邦對蕭何的倚重,蕭何擔任大漢帝國的第一任丞相。


劉邦當上皇帝後,開展了整風運動,「漢初三傑」面對這場浩劫,張良採取隱退,韓信選擇造反,而蕭何則是採用「自污名節」的辦法來避禍。

「三傑」關係的演變過程,我們大致可以知道凡是統治者覺得不放心的人,必然會將其殺死,而臣子也是整日戰戰兢兢,伴

君如伴虎,一著就會丟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歷史千人冊(181-190)

181、英布:又名黥布。六縣(今安徽六安東北)人。秦時因犯法被黥面,故稱黥布。黥布被罰為囚徒在始皇陵工地做苦役,後帶人逃跑,在長江一帶聚結。秦末,英布帶人參加項梁的隊伍,被封為當陽君。他曾跟隨...

劉邦對漢初三傑命運的掌控,韓信慘死

劉邦打天下時,手下文臣武將不計其數,其中蕭何、張良、韓信居功至偉,被史學家稱為「漢初三傑」。劉邦說:「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於三個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