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吳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簡介

吳姓在宋版《百家姓》中名列第六,在2015年大陸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10,占漢族人口的2.05%,約2460萬人。

吳姓最早起源於炎帝姜姓,距今已有5000多年歷史,魏晉至隋唐的700多年裡,吳姓得到巨大發展,這期間的吳姓家族主要分布在吳郡、武昌、濮陽、渤海、陳留等地。

宋朝時,全國吳姓有170萬人,是當時的第八大姓。

吳姓人口最多的省份是江西,有22萬多人。

菲律賓的吳姓華人,主要來自福建沿海地區,也有廣東、台灣的吳姓人;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等地的吳姓人,主要來自廣東、廣西、福建。

2015年,吳姓在朝鮮位於前20大姓之列。

「吳」姓源出

起源一源自炎帝姜姓。

早在黃帝之前,有一個屬於姜姓的部落,這個部落以騶虞為圖騰。

騶虞是古代神話中的一種仁獸,傳說它虎身獅頭,白毛黑紋,尾巴很長,生性仁慈,連青草都不會踩踏,只吃自然死亡的動物。

《山海經》中說:「大若虎,五彩畢具,尾長於身,名曰騶虞,乘之日行千里。

上古時,虞和吳同音,後來轉為諧音,且字形相近,可以通用,到戰國時期,虞、吳才開始區別。

所以這支部落把圖騰解釋為吳,把吳作為部落的名字。

吳部落勇敢剽悍,善於狩獵,首領叫吳權,是炎帝的大臣。

需要說明的是,炎帝是一個稱號或者說是職位,由不同的人世代擔任。

與黃帝同時期擔任炎帝職務的人,是最後一任炎帝。

吳部落在姜水(陝西隴縣隴山東)活動,他們居住的地方叫吳山。

吳權的後裔中有個叫吳樞的女子,嫁給有熊部落的少典,生了個兒子,就是後來的黃帝。

夏朝時,吳部落遷徙到觀津(今河北武邑東)。

夏王少康時期,吳部落有個人叫吳賀,以善射著稱,曾和當時的神箭手后羿比射。

這個姜姓吳部落的人,後來就以吳為姓氏,至今有5000年以上的歷史。

起源二源自祝融氏吳回氏族。

顓頊的孫子老童,有兩個兒子:重黎和吳回。

吳回的氏族,住在姜姓吳部落的故地。

當時正處於舜的時代,舜把掌管火種的光榮使命交給重黎。

那時,人們把掌管火種的首領稱為祝融氏,祝融氏在各大氏族中有很高的地位,擁有很大的權力。

後來,重黎因罪被舜殺了,讓吳回繼任祝融氏。

夏朝時,吳回的氏族遷到山西平陸的吳山。

商朝時,這支氏族遷到山東臨朐,史稱王吳。

商朝末期,有個叫吳伯的人,就是吳回氏族的後裔。

算下來,這支吳姓的歷史有4000多年。

起源三出自姚姓。

舜是地處偏遠地區的東夷族的一支部落的首領,接替堯的位置後,把部落遷到古吳之地(今陝西平陸吳山旁邊的歷山),史稱有虞氏。

禹的兒子啟建立夏朝後,封舜的兒子商均在虞地(今河南虞城),成為方國虞國。

虞國的虞思,把兩個女兒嫁給少康,還幫少康復興夏朝。

商朝建立後,虞國衰落滅亡,虞國的遺民以吳為氏。

秦末農民起義的首領之一吳廣,就是姚姓吳姓的後裔。

這支吳姓至今有3500多年的歷史。

起源四出自黃帝姬姓。

這個起源的吳姓,在歷史上最有名氣、對後世的影響最深遠、人丁也最旺盛,是大多數吳姓人公認的吳姓起源。

商朝末期,黃帝後裔古公亶父帶領部落在岐山下的周原(今陝西岐山一帶)定居下來。

他有3個兒子:太伯(又稱泰伯)、仲雍和季歷,季歷兒子姬昌(即後來的周文王)很有才能,古公想讓季歷做他的繼承人,那樣就可傳給昌。

太伯為了讓位,與仲雍帶著家眷遠走南方的吳越一帶,建立了吳國。

春秋後期,吳國崛起,後來被越國所滅,吳國的遺民就以國為姓。

這支吳姓至今有2600多年的歷史。

起源五改姓。

清朝時,滿族的多個氏族集體改姓吳,苗族中也有大量人改姓吳。

吳苗族中的一個大姓。

得姓始祖

始祖太伯:三讓天下成就周朝。

源自黃帝姬姓的吳姓後裔,在吳姓人中占多數,他們都把太伯作為遠古始祖。

在吳姓後裔眼裡,太伯謙讓、尚義、友悌、仁愛,四德俱全。

他三讓天下,歷盡艱辛,奔赴荊蠻,創建吳國,為吳姓的發展和繁衍立下了功勞。

忠誠孝悌三讓天下。

太伯,被後世吳姓人稱為開氏始祖。

仲雍,被稱為吳姓傳代血緣始祖。

遷徙分布

秦漢以前

古代的吳國,位置是在現今江蘇省無錫縣一帶,此地也是吳姓發源地。

周初,是泰伯的封地。

至十九世孫壽夢的時候開始稱王,國勢也日益強大,國境一直延伸到今浙江省的嘉湖一帶。

與此同時,吳姓首先向北臨近的齊、魯之間迅速遷徙繁衍。

這一帶的吳姓,多為壽夢第四子季札之後。

其後遷入河南、安徽等省境。

秦漢時期

吳芮屬吳征生這一支,父親自楚遷居廬山。

秦朝時,吳芮以才能出眾,當上了番陽(今江西鄱陽東)縣令。

他為政深得民心,百姓尊為「番君」。

秦末農民起義。

吳芮縱觀天下大勢,知秦必亡,遂率領當地越人起兵響應。

後轉戰西北,與項羽等入關破秦,立下汗馬功勞,項羽封他做衡山王。

漢朝一統天下,分封功臣,吳芮被封為長沙王,建都臨湘(今湖南長沙市),食邑3千戶。

自此,吳姓宗族中吳芮一支又自江西遷到湖南。

可惜命不長,吳芮做長沙王還不到一年,就於當年6月過早地去世,葬在臨湘,諡號為「文王」(傳見班固《後漢書》卷三十四)。

《廣東通志》說,吳霸後裔興旺,五嶺以南,特別是廣東一帶的吳氏大部分是吳霸的後代。

魏晉隋唐時期

魏晉至隋唐的七百餘年間,北方少數民族不斷入侵中原,致使北方戰爭頻繁,南方則相對安定。

因而北方士民大量南遷,吳氏宗族也在南遷之列。

據唐林寶撰寫的《元和姓纂》記載,這期間的吳氏大族主要分布在吳郡、武昌、濮陽、渤海、陳留等地,並呈南興北衰之勢。

隋唐時期

吳姓在中國南北方都得到巨大的發展,並逐漸在許多地方形成當地一大郡望。

其中南陽吳氏,為漢初長沙王后裔吳復興所開基,其後子孫繁衍各地,形成許多吳氏望族分支。

但就其繁衍的勢力和分布的密集程度而言,在魏晉以後,吳氏北上繁衍明顯的緩和了許多,基本上是以中國南方一帶為其繁衍的地區,這是與北方連年戰亂,民不聊生有著密切的關係。

據史料記載,吳氏子孫在江南分支開基的地方主要有今浙江的杭州、杭井、奉化、溫州、臨海、平陽、臨安;江西的興國、石杭;福建的莆田、福州、漳州、泉州、汀州;廣東的潮州、嘉應州、南雄;廣西的梧州、南思等地。

其開基大都在秦漢以後,其中浙江、江西等地在隋唐之前;福建、廣東等地在唐以後。

宋元時期

宋元時期,吳姓已遍布全國。

上代的一些吳姓大宗仍保持興盛局面,季扎次子吳征生一支在兩宋產生了科舉官宦世家吳相家族,濮陽吳氏的一支經輾轉遷徙後形成根深葉茂的汝南——太原吳氏,渤海吳氏成員南遷江南後落地生根,在兩宋時期形成江南第一望族吳宣家族。

沉寂上千年之久的吳姓正宗季扎四子吳子玉一支延陵吳氏開始復興。

隱姓達千餘年的季扎長房後裔洞庭濮氏於南宋初年複姓歸宗。

這一時期,由於民族關係問題的存在,宋金長期對峙,產生了影響深遠的吳氏軍事世家甘肅水洛吳玠、吳磷家族。

以上吳姓望族都很重視世系傳承,其歷史淵源十分清晰。

明清時期

明清時期,吳姓的分布更為廣泛,自上古保持世系傳承不亂,代有顯貴的世家大族幾乎絕跡。

這時期吳姓望族大都由唐宋時期的單家發展而來,並從地區分布上呈同姓異宗交叉分布,吳姓的遷徙多是由於戰亂、災荒、析居、任官、政府組織移民等諸多原因引起的。

泉峰吳氏,其先祖在元初遊學湖南,而定居益陽,後世繁衍成益陽泉峰吳氏。

夾流溪吳氏則是明初從江蘇、江陰縣遷居湖南益陽夾流溪,據其家譜記載,到清乾隆時,這支吳氏已傳了13代。

近現代

在近現代中國歷史舞台上最顯赫的吳姓人物當屬吳佩孚。

吳佩孚屬登州吳氏。

據說吳佩孚曾考證他是延陵吳季扎的裔孫,吳姓開氏始祖吳太伯的第12l代嫡孫。

登州吳氏自吳僧兒下傳十六世孫吳可誠時,這支吳氏已沒落無聞。

家族名人

吳泰伯:生於公元前12世紀,壽九十一歲。

父古公澶父,次弟仲雍,三弟季歷。

季歷子昌有聖瑞,古公欲立季歷以傳昌。

泰伯、仲雍為遂父志,而奔荊蠻,斷髮文身,建勾吳古國,從者千餘家。

築泰伯城,鑿伯瀆港,傳播中原文化。

孔子曰:「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吳姓後裔奉為始祖,卒後葬鐵山(在鴻山鎮),為江南第一古墓。

吳道子:唐代著名畫家。

被後人奉為"畫聖"。

其畫線條遒勁雄放,變化豐富,一變古來沿襲的高古遊絲描的細筆,發展了線描的藝術方法,故表現出來的物象富有運動感、節奏感,被人們稱為"吳帶當風"。

吳 廣:秦末農民起義領袖。

公元前209年與陳勝發動戍卒九百人起義,建立張楚政權。

後為部將田臧假借陳勝命令殺害。

吳承恩:(?~公元1582)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明淮安山陽人。

約生於孝宗弘治十三年。

性敏多慧,博極群書,詩文雅麗。

嘉靖二十三年貢生,授長興縣丞,隆慶初,歸山陽,放浪詩酒。

身後詩文多散失,邑人邱正綱編纂成射陽存稿四卷,續稿一卷。

復善諧劇,著雜記數種,名震一時,尤以《西遊記》一書,為明人四大奇書之一,最為膾炙人口。

吳三桂:(1612~1678)字長白,明末清初高郵人。

崇禎年間,以總兵鎮山海關,李自成陷京師,奪三桂愛妾陳圓圓,三桂乃引清兵入關,破自成,清遂入主中國。

三桂受封為平西王,鎮雲南。

後叛清,自稱周帝,旋病死。

吳敬梓,清代人,以小說《儒林外史》而著稱的傑出諷刺作家。

吳沃堯,清代著名小說家。

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吳昌碩,清代著名的篆刻家、書畫家。

工詩,善書法,尤精篆刻。

吳其濬,清代著名政治家、科學家。

著有被譽為19世紀中國重要的植物學著作《植物名實圖考長編》22卷和《植物名實圖考》38卷。

吳虞,北京大學任教,並在《新青年》上發表《家族制度為專制主義之根據論》、《說孝》等文,猛烈抨擊舊禮教和儒家學說,在「五四」時期影響較大。

胡適稱他為「中國思想界的清道夫」,「四川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

吳秀波,中國內地男演員。

2010年憑藉電視劇《黎明之前》獲得第26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表演藝術男演員獎和受觀眾喜愛的電視劇男演員獎、華鼎獎最佳男主角獎、上海電視節最具人氣男演員獎等多個獎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社會的組成部分——吳氏春秋

吳姓出自黃帝姬姓。商朝末期,黃帝後裔古公亶父帶領部落在岐山下的周原(今陝西岐山一帶)定居下來。他有3個兒子:太伯(又稱泰伯)、仲雍和季歷,季歷兒子姬昌很有才能,古公想讓季歷做他的繼承人,那樣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