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為什麼被稱為史聖 後人如何紀念司馬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歷史上被稱為史聖的是——司馬遷,司馬遷是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那麼他的這些美名是怎麼來的呢?司馬遷,字子長,西漢龍門夏陽人,即今天的陝西韓城縣人,生於公元前145年,卒年不可考。

他是我國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一生主要活動在漢武帝時期。

他的父親司馬談為太史令,學識廣博,深通天文歷算,喜黃老之學,立志以繼《春秋》修史為己任,這些都給司馬遷以很深的影響。

網絡配圖

司馬遷十歲隨父到長安後,開始學習古文書傳,並向當時經學大師董仲舒學習《公羊春秋》,向孔安國學習《古文尚書》。

20歲時,從京師長安南下漫遊,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區,所到之處,考察風俗,訪尋古蹟,採集傳說,了解風土,接觸各方人物。

此後,司馬遷又因為侍從武帝,巡狩封禪,遊歷了更多的地方,這些實踐活動豐富了司馬遷的歷史知識和生活經驗,擴大了司馬遷的胸襟和眼界,更重要的是使他接觸到廣大人民的經濟生活,體會到人民的思想感情和願望。

這些考察見聞為他後來著作《史記》做了良好的準備。

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

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為「二十六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元封三年即公元前108年,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掌管天文曆法及皇家圖籍,使他有機會讀遍皇家藏書處石室金櫃收藏的文史經籍,諸子百家及各種檔案史料。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奠定了司馬遷以後著書立說的厚實基礎。

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司馬遷支持修改秦漢以來的顓頊歷為夏曆的工作後,開始撰寫《史記》。

五年後,因替戰敗將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觸怒武帝,獲罪下獄,並受腐刑。

出獄後,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至五十三歲時終於完成了「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中家之言」的巨著—《史記》。

《史記》是中國史學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開創了紀傳體通史的恢宏先河,在史學上有著重大的貢獻,對後世史學影響深遠。

《史記》上起黃帝,下至漢武,記載三千多年間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發展變化,真實反映了上古社會是全貌,是上古史的總結。

全書包括紀、表、書、世家和列傳,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萬五千六百字。

《史記》調動了各種藝術手段塑造人物,通過眾多歷史人物的生動形象,展現出各個歷史時期的巨幅畫卷,成為我國文學史上一座不朽的豐碑,在世界文學史上也占有崇高的地位。

因此我國後世文人學者無不奉《史記》為楷模,小說戲曲更多從中選取題材,至今不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喜歡歷史的朋友你們知道《史記》的偉大嗎?

研究中國古代史,必讀《二十四史》。在《二十四史》中,《史記》居於首位,《漢書》次之,這兩部史書集中代表了漢代史學的最高水平。 《史記》的作者是西漢時期的司馬遷,字子長,是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