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殺呂伯奢,其實是源於一種常人的心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三國演義》中關於曹操殺呂伯奢的原因,有一句極其著名的話流傳於後世。
這就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 人們通常認為這句話將曹操的「奸雄」形象刻畫的淋漓盡致,連曹操的仰慕者--陳宮,都對其失望透頂,認為其是跟董卓一路貨色。
書中有詩道:設心狠毒非良士,操卓原來一路人。
然而與董卓的胡作非為、禍亂天下不同。
曹操是有匡扶天下、安定民生的宏願。
如果曹操完全是這種「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的自私自利心態,就不可能冒險去行刺董卓。
而後,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曹操也會與其他諸侯聯軍一樣,而不會去主動進攻董卓軍。
那曹操殺呂伯奢的原因何在呢?書中寫道:操曰:「伯奢到家,見殺死多人,安肯干休?若率眾來追,必遭其禍矣。
」 這當然是其中一種原因。
不過我認為曹操殺呂伯奢還有一種心態,是羞愧殺人。
有一句俗語叫「大恩如大仇」,別人施於你大恩,你想報答卻無論如何報答不了。
你與他相逢時便會自覺矮了三分,久之你便不願與他相見。
甚至會希望他突然掛掉,你才好鬆一口氣、才好直起腰來,這便是「大恩如大仇」。
《多情劍客無情劍》中的龍嘯雲與李尋歡便是這種「大恩如大仇」關係的寫照。
龍嘯雲雖有卑鄙的行徑,卻並不是毫無羞恥之心的人。
當李尋歡將心儀的女人與全部家產都給了龍嘯雲,而自己消失後。
龍嘯雲雖偶爾想起李尋歡,心中會感覺到愧疚,不過還是可以與林詩音過著平靜生活的。
可是,當李尋歡再度出現在其面前,這種平靜就被打破了,這會讓龍嘯雲時刻覺得自己卑鄙、齷齪。
所以,龍嘯雲才千方百計地要將李尋歡除去,如此才能回歸到平靜的生活。
曹操殺呂伯奢也有這種心理,在誤殺了呂伯奢家的八口人,造成無法彌補的過錯後,呂伯奢就成為了曹操最不願意面對的人了。
而呂伯奢是曹操父親的結義兄弟,兩家有交往,而發生這種事,無論是選擇報案或找上門,都不是曹操願意面對的。
所以,才一錯再「錯」,將呂伯奢也索性殺了,落了個乾淨,這其實是一種常人的心態。
曹操是一代梟雄,並不願意在陳宮面前坦露其殺害呂伯奢的真實想法,以顯得其內心的柔弱。
故曹操道:「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其實更多地是體現了一種自責與無奈。
都說他陰險狡詐心狠手辣其實未必是真的
在生活中人們往往說起將錯就錯這句話,就會想起三國演義中曹操誤殺呂伯奢的故事。特別是人們在看了電視劇《三國演義》裡面的這一情節,更加深了人們對曹操狡詐心狠的印象。這裡再回顧一下演義里的章節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