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史上的8大頂級謀士,管仲排第二,諸葛亮居第五,清朝有一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泱泱華夏文明數千年,或許不是四大文明古國中成就最高最耀眼的,但卻是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古國;在這期間,華夏也曾數次面臨滅國之危,但在付出了無數人的生命之後,終究還是挺了過來;在那些可歌可泣的時期,誕生了無數驚才絕艷之輩,或是名將,或是謀臣,各有作用;現盤點華夏史上的八大頂級謀士。
TOP、8 范文程
范文程是北宋名相范仲淹十七世孫,遼東瀋陽人;范文程少好讀書,18歲時就在瀋陽縣學考取了秀才;不久後,後金八旗軍攻下撫順,范文程與兄範文寀主動求見努爾哈赤,成為清朝開國元勛之一。
後金八旗軍攻下撫順,范文程與兄範文寀主動求見努爾哈赤,成為清朝開國元勛之一。
曾事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聖祖四代帝王,是清初一代重臣;尤其是在清太宗時期,范文程深受倚賴, 凡討伐明朝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員、進攻朝鮮、撫定蒙古、國家制度的建設等等,他都參與決策。
清朝開國時的規制大多出自其手,更被視為文臣之首。
TOP、7 劉伯溫
劉伯溫是元朝進士,博通經史,尤精象緯之學,時人比之諸葛亮。
後朱元璋聞劉基及宋濂等名,禮聘而至。
他上書陳述時務十八策,倍受寵信。
參與謀劃平定張士誠、陳友諒與北伐中原等軍事大計。
被封為太史令,進《戊申大統歷》。
奏請立法定製,以止濫殺。
朱元璋即皇帝位後,他奏請設立軍衛法,又請肅正紀綱。
劉基佐朱元璋平天下,論天下安危,義形於色,遇急難,勇氣奮發,計劃立定,人莫能測。
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
」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
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
TOP、6 王猛
王猛出身貧寒,隱居山中,販畚箕為業。
博學好讀兵書,善於謀略和用兵。
東晉大將桓溫進兵關中,王猛往謁,談天下形勢,一針見血地指出桓溫北伐只想提高個人威望,並無收復關隴失地的雄心。
他拒絕桓溫之聘,與苻堅一見如故。
論廢興大事,異常契合。
苻堅即位,任中書侍郎,曾在一年中五次擢升,官至丞相、中書監、尚書令,封清河郡侯,成為苻堅主要的輔佐。
王猛在前秦任職十八年,綜合儒法,選拔廉明,講求實效,政績斐然。
在政治上抵制氐、羌權貴,整肅吏治,強化中央集權。
任始平令,以明法峻刑禁勒豪強。
後統兵消滅前燕,留鎮鄴,都督關東六州軍事,為統一北方作出重大貢獻。
他執政期間,「關隴清晏,百姓豐樂」,呈現小康景象。
王猛輔佐苻堅掃平群雄,統一北方,被稱作「功蓋諸葛第一人」。
TOP、5 諸葛亮
諸葛亮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襄陽隆中隱居。
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孫抗曹,於赤壁之戰大敗曹軍。
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占荊州。
並於公元211年,輔佐劉備攻取益州。
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
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
蜀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
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係;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
前後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
終因積勞成疾,於公元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享年54歲。
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TOP、4 張良
張良的祖父、父親等先輩在韓國的首都陽翟任過五代韓王之相。
曾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保存實力,並疏通項羽叔父項伯,使劉邦得以脫身。
後又以出色的智謀,協助漢高祖劉邦在楚漢戰爭中最終奪得天下,幫助呂后扶持劉盈登上太子之位,被封為留侯。
他精通黃老之道,不留戀權位,據說晚年跟隨赤松子云游。
張良去世後,諡為文成侯。
《史記·留侯世家》專門記載了張良的生平。
漢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評價他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
也被後人稱之為「謀聖」。
TOP、3 范蠡
范蠡為中國早期商業理論家,楚學開拓者之一。
被後人尊稱為「商聖」,"南陽五聖"之一。
雖出身貧賤,但是博學多才,與楚宛令文種相識、相交甚深。
因不滿當時楚國政治黑暗、非貴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國,輔佐越國勾踐。
傳說他幫助勾踐興越國,滅吳國,一雪會稽之恥。
功成名就之後急流勇退,化名姓為鴟夷子皮,遨遊於七十二峰之間。
期間三次經商成巨富,三散家財。
後定居於宋國陶丘,自號陶朱公。
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後代許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稱之財神。
著《范蠡》二篇,今佚。
TOP、2 管仲
管仲是周穆王的後代。
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
被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的保護者」、「華夏第一相「。
公元前698年,管仲開始輔助公子糾。
公元前685年,管仲任齊相。
管仲在任內大興改革,即管仲改革,富國強兵。
在管仲的輔佐下,齊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而且到戰國末年,齊國一直都很強盛,與管仲當初定下的國策不無關係。
TOP、1 姜子牙
姜子牙別號飛熊,因其先祖輔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於呂,故以呂為氏,也稱呂尚。
相傳姜子牙72歲時在渭水之濱的磻溪垂釣,遇到了求賢若渴的周文王,被封為「太師」,稱「太公望」,俗稱太公,被周武王尊為「師尚父」。
姜子牙輔佐武王伐紂建立了周朝。
而且姜子牙還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紂的首席智囊、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勛,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
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法、兵、縱橫等諸子百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當然,這會有很人都有爭議,比如三國時期的郭嘉、賈詡、荀彧;明成祖的謀士「黑衣宰相」姚廣孝等,都是有資格競爭的,但是名額就這麼多,而且是以正統歷史貢獻為排名。
最大的爭議應該就是范文程和王猛了吧,尤其是范文程,但就已能力而言,這兩人也的確是有資格入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