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唯一「廟號」不稱「祖」的開國之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對帝王的稱謂,在唐朝時發生了重大變化。

唐朝以前的君主,我們通常都是稱之以「諡號」,如周武王、隋文帝等等。

自唐朝起,我們通常稱之以廟號,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帝王的諡號開始加長,稱呼起來實在不便。

再則,自唐朝起,每位帝王都有了自己的廟號(唐以前,非有大功大德者不能擁有廟號)。

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自唐朝起,國人拍馬屁的功力是日益精湛了。

「祖有功而宗有德」,有開創基業的可以稱「祖」,而繼承基業的只能稱「宗」。

所以,開國之君的廟號通常都是太祖、高祖之類的。

但卻有這麼一位開國之君,其廟號不稱「祖」而稱「宗」。

這便是建立後唐基業的開國之君李存勖。

李存勖為突厥別部--沙陀族人,大唐河東節度使、晉王李克用之子。

907年,朱溫廢唐稱帝,國號梁,改元開平,而史稱後梁。

晉拒不承認梁為正朔,仍使用唐朝的年號與朱溫爭雄。

908年,李克用去世,其子李存勖繼位。

李存勖極為驍勇善戰,又善謀略,其繼位後,是南擊後梁、北破契丹、東並河北之地、西服岐王李茂貞,使得晉國的勢力逐漸強盛。

並於923年,在魏州(今河北大名)稱帝,定國號為唐,而史稱後唐,同年的十二月滅亡後梁,遷都於洛陽。

可是,自李存勖坐上帝位後,驕奢淫逸,極其寵信伶人及宦官。

搜刮民財,不遺餘力,也不再體恤將士,並冷遇、猜忌宿將功臣,致使上下離心。

終於在926年,釀成鄴都兵變,最終李嗣源被擁立為帝,是為後唐明宗。

而李存勖卻在準備起兵征剿李嗣源的時候,死於部下郭從謙的叛亂。

李嗣源將李存勖葬入雍陵,上廟號莊宗,追諡為光聖神閔孝皇帝。

李嗣源雖為李克用的養子,也沿了唐的國號,但從血緣上來說,李存勖建立的唐算是斷絕了。

李嗣源與李存勖全無血緣關係,也就不會給其上「祖」的廟號了!再則,後唐政權是宣稱繼承大唐的正朔,在名義上是認「大唐的先祖」為其先祖的,也不好再上廟號稱「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古代唯一「廟號」不稱「祖」的開國之君!

在唐朝時期對帝王的稱呼就發生了改變,在唐朝以前我們對帝王的稱呼都是以「諡號」來進行的,比如隋文帝,在唐朝以後就以「廟號」來稱呼了,比如唐太宗,這中間有很大的一個原因,那就是帝王的諡號開始不斷的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