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張飛罵為「三姓家奴」的三國第一猛將呂布果真沒有恥辱心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演義》三英戰呂布一回,隨著張飛的一聲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
從此呂布同學就永久的貼上「三姓家奴」這個帶有十足諷刺意味的標籤了,他想撕也撕不下來了。
從此呂布就在大家的腦海中留下了一個反覆無常,不忠不義,以身侍賊,沒有恥辱心的印象。
呂布果真不忠不義,沒有恥辱心嗎?
呂布本是并州刺史丁原的部將,父親早逝,後認丁原為義父。
呂布驍勇善戰,善長騎射,膂力過人,享有「馬中赤兔,人中呂布」之美譽,在三國中又被稱為「第一猛將」。
在當時那個群雄逐鹿,戰亂不止的時代,實在是個稀有資源,時代的尤物。
呂布雖然勇武過人,但是腦子不好使,所以他不是不講忠義,他也崇尚忠義,只是他不懂得何為忠義,所以容易被人拿著忠義的幌子利用。
董卓派李肅誘降呂布時,獻了赤兔馬,呂布很高興,並說:「兄賜此龍駒,將何以為報?」肅曰:「某為義氣而來。
豈望報乎!」
這裡李肅就打了「義氣」的幌子,來忽悠在智商、情商上是250的呂布。
呂布殺丁原投董卓,從此呂布背上了不忠不義的帽子。
王允連環計除董卓時,欲讓呂布做內應殺了董卓,呂布這樣回答的:「吾欲殺此老賊,奈是父子之情,恐惹後人議論。
」允微笑曰:「將軍自姓呂,太師自姓董。
擲戟之時,豈有父子情耶?」
可以看出,呂布雖然名聲很壞,但還是顧忌名聲的,對忠義也有敬畏之心,他也想有個忠義的名聲,但是在去往忠義的道路上總是找不著北。
所以,又被王允一句話打消了心中的顧忌,智商、情商上250的呂布再次被人利用。
雖然這次還是被利用,但在他的名聲上稍微加了點分,和「浪子回頭」沾了點邊。
屢次被利用,被稱為「三姓家奴」的呂布,內心感到恥辱了嗎?
孫瑞推薦李肅前去宣召誘騙董卓出郿塢,王允徵求呂布意見,呂布曰:「昔日勸吾殺丁建陽,亦此人也。
今若不去,吾先斬之。
」
李肅到了後,呂布對他說:「昔日公說布使殺丁建陽而投董卓;今卓上欺天子,下虐生靈,罪惡貫盈,人神共憤。
公可傳天子詔往郿塢,宣卓入朝,伏兵誅之,力扶漢室,共作忠臣。
尊意若何?」
在這裡呂布已經埋怨曾經勸他投靠董卓的李肅了,呂布怨恨李肅身為同鄉,誘騙他棄明投暗,並沒有當時遊說時許諾的願景,董卓也並非李肅當時所說的世之英雄——布曰:「兄在朝廷,觀何人為世之英雄?」肅曰:「某遍觀群臣,皆不如董卓。
董卓為人敬賢禮士,賞罰分明,終成大業。
」
呂布知道自己上了李肅的當,因為李肅利用了自己智商、情商的缺陷,導致自己不但沒有施展心中抱負,還背上了「三姓家奴」的惡名,對他恨之入骨,所以在李肅敗於牛輔時,藉機殺了這個讓自己背上反覆無常,不忠不義,以身侍賊罪名的說客。
——布大怒曰:「汝何挫吾銳氣!」遂斬李肅,懸頭軍門。
呂布雖然殺了李肅,解了心頭之恨,但是「三姓家奴」這個帶有諷刺意味的標籤卻永久的貼在呂布身上。
呂布也有抱負,也想投靠明主,成就英雄之名,但是他選錯了主子,叫錯了爹。
試想,如果呂布沒有投靠董卓,而是一直跟隨丁原,或者沒有投董卓,而是在丁原之後認了劉備或者曹操為義父,最終還會落個「三姓家奴」的標籤嗎?三國屢次投東家奔西家的不止呂布一人,享有美名的趙子龍曾是袁紹的部將,後投公孫瓚,最後又投奔劉備;而劉備就更不用說了,應該是三國中投靠別人次數最多的一位,如果單論投靠次數,劉備是呂布的數倍了。
只可惜呂布這台擁有高配硬體的戰場機器,卻裝了低配的系統,而且還有個不好的嗜好——投靠誰就叫誰義父。
呂布就像武俠小說里走火入魔的高手,迷了路的孩子,他嚮往功名,嚮往一展雄才,但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放棄了節操,跟錯了人,叫錯了義父,最終功虧一簣。
他與呂布齊名,為什麼慘遭呂布斬首頭顱被掛軍門之上
呂布,名著《三國演義》中第一猛將,三英戰呂布,呂布全身而退,可見呂布之勇猛,堪稱舉世無雙。李肅,《三國志平話》中記載,李肅為飛將軍李廣的後代,與呂布齊名,曹操也稱李肅有萬夫不當之勇、無人可敵。呂...
他是三國名將,卻一生坎坷,張飛一語道破玄機
在《三國演義》的前半部中,呂布是個重要的配角。他的特點非常鮮明。首先是武功高強。《三國演義》成書後,數百年來民間一直對小說中武將的武力進行排行,呂布都毫無爭議名列榜首,是小說中武力最強者。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