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如何理解? - GetIt01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二,句式。
我們知道,一般說話就用陳述句,但有時為了強調或突出要說的,就使用倒裝!「父母唯其疾 ...
標籤:國學孔子文化語文論語
《論語》中,「孟武伯問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如何理解?
07-17
「父母唯其疾之憂」,這是《論語》中翻譯有爭論的一句話。
我想,孟武伯既然謚號是「武」,或許表明的是他勇武過人,爭強好勝,說不定常常和人比武爭鬥,容易讓父母擔心出什麼意外,所以孔子點醒他控制自己的行為,不要讓父母擔憂。
第一種翻譯認為,做子女的,只要為父母是否生病擔憂,其他方面不用過多地擔憂。
此種說法也有道理,父母年老體衰,做子女的應該在此方面更下功夫,只不過,句子中有個「唯」,只擔心父母是否生病就能算上「孝」嗎?想來是不夠的,父母更需要的是日常親情關懷,而不僅僅是在生病的時候才能見到兒女。
第二種認為,父母特別關注子女是否生病,為了不讓父母擔憂,做子女的應該要照顧好自己,使自己少生病。
但,生病並不能是自己完全能控制的,儘管時時謹慎,也不一定遠離疾病。
第三,結合道德修養,為人處世來說,自己平日工作、為人、德行都能讓父母放心,這樣,父母就只擔心非人力能控的疾病了。
我認為第三點比較符合現實,當我們處處都做好了,父母自然就不擔心我們有什麼過失,唯擔心的是否有疾病,其實這正是給父母最好、最大的「孝」。
《論語》第二十四章中有一則:孟武伯問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所有注釋大體歸為兩類,即題主提出的①「做爹娘的只是為孝子的疾病發愁」和②「兒女只為父母的疾病擔憂」。
其他的比如劉琦的譯文(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做父母的最擔心的是兒女生病」,實際就是①的修改版。
那麼我們仔細看看①②最大的差別是什麼?是主謂不同。
首先可以肯定,主語凡是「父母/爹娘」的都不對,即①大類都不對。
為何呢?因為古代的倫理綱常極其嚴謹,忠、孝、悌這些施受雙方的身份都是固定的。
孟武伯問「孝」,孔子以「父母對兒子」作答,這合適嗎?忠是臣對君,孝是子對父。
夫子不可能全無鋪墊,直接舉父母愛子來解釋「孝」。
如果君主問臣子何為忠,臣子答曰人主唯其疾之憂。
估計下一秒要被拖出去。
那麼「父母唯其疾之憂」這句的結構是怎樣的,作何解?
唯其疾之憂,是古漢語中的一個特殊格式,「唯……之……」是一個固定的板塊,是利用特殊句式將所要強調的賓語提到動詞之前,其中「憂」是動詞,「唯」之後、「憂」之前是前置了的賓語「其疾」,其指代的是父母之疾。
按現代語序便是「唯父母疾(其)之憂」。
那麼是不是「兒女只為父母的疾病擔憂」這種解釋就是完美呢?並不。
瑕疵在哪?在「唯」,這裡解釋成「只為」,就不太妥當。
兒子只為父母的疾病感到憂慮,那麼父母其他的困難就不憂慮了?這還是孝嗎?其實,唯在這裡只表肯定、程度,是沒有太多實義的。
如果非要翻出一個實義,來明確全句的意思,那麼翻譯成「最」最恰當:兒女對父母,最擔心的是他們生病。
要真懂這句話,須弄清楚以下幾點:一,疾的意思。
今人講「疾」就是病的意思,疾病疾病嘛。
但古意不是,古意疾是疾,病是病!譬如「寡人有疾」,不是寡人有病,而是寡人有缺點;又譬如,大將軍霍去病,應該是小時身體差,父母給取的,體現的是父母的愛和擔心,而大詞人辛棄疾,則不但身體強壯,而且能於百萬軍中取敵上將頭顱如囊中取物!所以叫辛棄疾,是自我修養,除去缺點!二,句式。
我們知道,一般說話就用陳述句,但有時為了強調或突出要說的,就使用倒裝!「父母唯其疾之憂」就是倒裝,原話應該是「唯憂父母之疾」。
但「唯憂父母之疾」實在是一句太平庸的話,一點氣勢沒有!說到這裡,使我想起了老一輩革命家朱德總司令的《母親的回憶》被所謂的語言學家硬改為《回憶我的母親》,真是飯桶!「語病」好像是沒有了,但氣勢何在?正如給貴妃娘娘吸脂,苗條有餘,美則頓失!三,「其」有何用?這句話如果不倒裝,應該是「唯憂父母之疾」,是沒有「其」的。
唯什麼要有「其」?因為這句話是孔夫子回答孟武伯問孝的,孝的對象是誰?當然只能是父母!故老先生特地將「父母」提前以突出之,父母提前之後的空缺以「其」代之,「父母是其,其即父母」,有點像英語里的同位語:唯父母疾之憂和唯其疾之憂是等值的!說到這,這句話是不是很好理解了?唯憂父母之疾,唯擔心父母的缺點!因為真正的孝子不是所謂的一味順成!而是像忠臣一樣,力諫父親母親大人的過失乃之錯誤!不讓父親母親因為過錯而丟醜丟臉是真正的孝子!
手機回答。
我們就簡單些。
孔子是最重視孝的,而孝悌也是中國文化中的核心精神。
孔子認為孝有幾種形式。
一是最簡單的是奉養父母的生活。
二是心誠。
要發自內心的愛父母,否則就和養寵物一樣,沒有區別。
三是色難。
孔子認為,我們把好臉色都給了別人,反倒對自己的父母,冷冰冰臉色不好。
所以孔子說孝順最難的,是色難。
第四是父母的生日一定要記住。
最後一個就是孔子和孟武子說的這句話。
孟武子大概是個調皮孩子,整天在外面吃喝玩樂甚至幹些壞事,讓父母擔心。
因為,一旦要違反了法律,不僅讓父母難堪,還可能讓父母失去孩子。
所以,孔子說,要讓父母擔心你生病,而不是別的。
因為,生病是不可避免的,是自然存在的,無法避免的,而只要我們修養道德,就能避免做壞事,避免受到法律的懲罰。
所以,走正道干正事,才是真孝順。
這個問題我還真看到過一種解釋,也是最打動了我的解釋。
他的解釋是這樣說的,一個孩子如果在父母有病時,產生了自己有病時,父母憂慮的心情,那就是孝了。
我們都可以捫心自問,做到了嗎?聖人的話其實是最平實、最簡潔的了,可是要是真能做到,太難了。
當然,聖人的話因為是真理,每個人因為智慧的深淺大小,也會有不同的解釋,只要是揚善去惡的解釋,總是好的。
孟武伯其父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孔子教人,似治病救人,對症下藥。
孔子是魯國人。
當時魯國是三恆亂政。
三恆是季氏、叔孔氏和孟氏三家合稱。
魯定公曾重用孔子,舉為司寇,攝行相事,欲抑制三恆,振興魯國。
三恆聯合逐離孔子,於是孔子周遊列國。
魯昭公七年,三恆之一的孟僖子去世,死前留下遺言,命其兒孟懿子拜孔子為師。
魯哀公十一年,孔子返回魯國,開展教育事業。
於是就有孟氏父子先後問孝之事。
孟武伯嬌奢淫逸,魯人盡知。
孔子如果直接教育,定是不歡而散,事與願違。
所以孔子委婉地說:父母最憂慮的是兒子的弊病缺點(古文「疾病」分開,疾指弊病缺點,病指身體不適)。
後面還有句話沒有明說:改正嬌奢淫逸即是孝。
淫是萬惡之首,百病之源。
凡是知其歷害的父母都以此為最憂。
近代高僧大德印光法師對這句話有透徹開示:「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他疾,均無甚關係,冶遊【嫖妓】,手淫,貪房事【性生活】,實最關緊要之事,故孔子以此告之。
而注者不肯說明其大厲害處,致孔子之話,亦無實效,可嘆也」。
「吾常謂世間人民,十分之中,由色慾直接而死者,有其四分。
間接而死者亦有四分。
以由色慾虧損,受別種感觸而死。
」(摘自《印光法師文鈔》)
推薦閱讀:
※優秀語文老師:寫作文我只教這10個技巧,篇篇範文,次次第一!※語文課堂教師四「為」才能有「位」※為什麼我們的學生會討厭語文,害怕語文考試※范冰冰致歉信成語文課「反面教材」,南師附中名師點評亮了……※記錄一篇不及格的草稿
TAG:孔子|語文|論語|國學|文化|
一點新知
GetIt01
延伸文章資訊
- 1父母唯其疾之憂」(論語為政)即「父母唯憂其疾」的倒裝句式 ...
17、「父母唯其疾之憂」(論語為政)即「父母唯憂其疾」的倒裝句式。下列文句未使用「倒裝句式」的選項是:(A)願請先王之祭器,立宗廟於薛。(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B)固 ...
- 2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如何理解? - GetIt01
二,句式。我們知道,一般說話就用陳述句,但有時為了強調或突出要說的,就使用倒裝!「父母唯其疾 ...
- 3父母唯其疾之憂」(論語為政)即「父母唯憂其疾」的倒裝句式 ...
17、「父母唯其疾之憂」(論語為政)即「父母唯憂其疾」的倒裝句式。下列文句未使用「倒裝句式」的選項是: (A)願請先王之祭器,立宗廟於薛。(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
- 4《論語·為政》「孟武伯問孝」章解析 - 每日頭條
【原文】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譯文】孟武伯向孔子請教孝道。孔子說:「要做到只讓父母擔心自己是否生病,而不擔心其他方面。
- 5何者還原錯誤? (A)唯利是圖/唯圖利(B)父母唯其疾之憂 ... - 題庫堂
8. 請問下列倒裝句,何者還原錯誤? (A)唯利是圖/唯圖利(B)父母唯其疾之憂/父母唯憂其疾(C)苔痕上階綠/階上綠苔痕(D)子何恃而往/子恃何而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