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列寧在火車上》導讀:一列火車,改變俄羅斯與世界的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一九一七年四月九日(俄曆三月二十七日),列寧等一行三十二人從蘇黎世乘坐火車,其後穿越交戰國德國和中立國瑞典,經由芬蘭轉到目的地俄國首都彼得格勒( ...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商益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達思智能科技士奇傳播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原創內容暨內容媒體業者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
2019/02/07,國際PhotoCredit:Depositphotos精選書摘TNL精選書籍,讓你站上文字巨人的肩膀,遠眺世界。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每月一杯咖啡的金額,支持優質觀點的誕生,享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立即支持文:周雪舫(輔仁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一列火車,改變俄羅斯與世界的局勢一九一七年四月九日(俄曆三月二十七日),列寧等一行三十二人從蘇黎世乘坐火車,其後穿越交戰國德國和中立國瑞典,經由芬蘭轉到目的地俄國首都彼得格勒(今聖彼得堡),前後共計八天八夜、三千多公里的旅程。
這一列火車與普通火車無異,沿途停靠站有乘客上上下下,列寧乘坐的車廂也並非傳說中遭到封閉,只是在和其餘車廂分隔開的地板畫上一條粉筆線,示意他們不能跨越到其他車廂。
列寧下車過數次,也在德國柏林的旅館住了一夜,以便第二天搭船前往瑞典。
就像是數百萬人曾渡過盧比孔河(Rubicone),不過,在公元前四十九年冬天當凱撒越過這條河流,「一個時代結束了」;列寧搭上這列火車可說是:「開啟一個新時代」。
大戰爆發後,列寧譴責戰爭,視其為資產階級的戰爭,對無產階級毫無益處。
其後在一九一六年二月,列寧自伯恩搬遷到蘇黎世,每天埋首於中央圖書館,同年六月完稿而於次年九月出版《帝國主義: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一書,指稱大戰的雙方都是帝國主義,為了瓜分世界而戰;帝國主義具不可改良性,是垂死的資本主義;呼籲各國無產階級將帝國主義戰爭轉為內戰,推翻資產階級政權。
一九一七年二月發生在彼得格勒由工廠女工上街爭取麵包與和平的示威遊行,卻意外演變成革命,從而結束了羅曼諾夫王朝的統治,政權暫時交給「臨時政府」,這是國際上承認的新政府,待年底舉行立憲會議後決定新政府的形式。
不過掌握實權的是「工人和士兵代表蘇維埃」,形成雙元政權並存的現象。
臨時政府畢竟帶來新氣象,被流放到西伯利亞的革命份子可以回到首都,流亡在國外的革命份子亦紛紛回國。
問題是長期流亡在國外的列寧如何回國?臨時政府不歡迎極端份子,英國不願意幫助他們取道北海回國,又拿不到假護照,急著回國的列寧只能接受德國助其穿越該國領土,這是要冒著叛國者的罪名,臨時政府宣告以這種方式回國的流亡人士會在邊界被捕。
無論如何,四月十六日(俄曆四月三日)晚間,列寧歷經艱辛但安全返抵國門且有一場群眾熱烈歡迎的場面。
其後,引起反對者一連串的猜測:列寧接受德國提供鉅款的資助,是德國的間諜,德國的目的在於加速俄軍癱瘓,使德軍儘快撤離東線戰場而全力在西線戰場對付英、法軍隊。
列寧在回國的第二天便前往塔夫利宮向蘇維埃提出著名的〈四月提綱〉,對列寧來說,回到國內不是要支持資產階級的臨時政府,而是宣傳當時連布爾什維克黨同袍都覺得是天方夜譚的主張:一切權力歸蘇維埃、不再與臨時政府合作、要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沒收地主土地、土地國有化、所有銀行收為國有,以及退出戰爭。
這一切還要等待半年才會實現。
「十月革命」是由列寧領導布爾什維克有計畫的奪權行動,成功地推翻臨時政府,逐一實現〈四月提綱〉,也與德國簽訂停戰條約而退出戰爭。
新成立的蘇維埃政府立即面對內戰:白軍的反抗,協約國不滿俄國退出戰爭,英、美、法三國軍隊分別進入俄國。
內戰期間,列寧實行嚴苛的「戰時共產主義」(一九一八至一九二一年),人民過著比沙皇政府時期還要艱困的生活,還出現一九二一年饑荒,造成數百萬人死亡,內戰結束後改行較開放的「新經濟政策」(一九二一至一九二八年)。
列寧於一九二四年一月二十一日去世後,黨內鬥爭的結果是史達林獲勝,在一九二九年開始實行全面農業集體化,「富農」被剝奪財產或流放至遠方,受到影響的富農家庭約五百萬人;一九三二年大饑荒更是造成數百萬農民死亡。
史達林排除異己的恐怖統治始終沒有結束,從黨內反對派擴大到知識份子,至一九二二年年底,約有兩百多萬人被驅逐或被迫逃亡國外。
其後在一九三○年代進行「大整肅」,反對者不是入獄,就是遭受處決或被遣送到遠方的勞改營,多半也不得好死,造成一千多萬人犧牲。
這一切的一切是當年的革命份子和廣大民眾始料未及。
實行獨裁恐怖統治的史達林,成功地建立起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社會,又在二戰中抵抗納粹德軍獲得勝利,戰後,東歐諸國成為蘇聯的附庸國,世界分成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二大陣營,進入由美、蘇二大強權對峙的冷戰時期。
到了一九八○年代末,東歐劇變,紛紛脫離蘇聯的統治,不久之後的一九九一年年底蘇聯解體,蘇聯體制走入歷史。
令人關心的是自二○○○年以來由普亭執政的俄羅斯聯邦能否走上自由、民主之途?去年適逢十月革命一百週年紀念,相關著作紛紛出爐。
本書作者梅里杜爾教授自二○一四年從倫敦瑪麗王后大學退休後成為自由作家。
她鑽研俄國史,著有多本俄國史專書,獲獎多次,本書以二○一六年十月在英國的版本入選《泰晤士報》、《金融時報》和《經濟學家》雜誌的年度圖書。
梅里杜爾教授親自體驗列寧乘坐那列火車的始發日期與路徑,當然,歷經百年之後,作者所看到的沿途景觀不同,更不用擔心會遭受盤查。
本書不僅描述列寧在火車行駛的八日旅程,作者先把時間拉回到大戰期間:俄國參戰、二月革命和臨時政府等相關背景,更敘述德、英、法、美等國在戰爭期間進行情報蒐集與各懷鬼胎的活動。
今日有許多的「假新聞」,實則百年前出現的假新聞(當時叫做謠言)不但眾多且不遑多讓,書中多處著墨,如「《早晨郵報》宣稱:『列寧的真名是齊德布魯暗』……《每日電訊報》也插嘴說:『據說列寧的真名是米頓布拉達姆』」。
(見第二三五頁)
12»全文閱讀不想分頁?試試看我們的新服務猜你喜歡最新發展:《1917列寧在火車上》:列寧不需要一大群聽眾。
他對任何人都可以侃侃而談3年前Tags:1917列寧在火車上紅色革命CatherineMerridale蘇聯俄羅斯周雪舫十月革命史達林More...BrandStudio2022/08/23,社會PhotoCredit:台灣世界展望會關鍵特務關鍵特務為關鍵評論網與讀者溝通品牌形象及表達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容專區,內容由BRANDSTUDIO團隊製作。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每月一杯咖啡的金額,支持優質觀點的誕生,享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立即支持由李漢威、蔡尚樺聯手主持的直播節目《國際大風吹|行動講堂》已於8月9日播出。
隨著逐漸深入討論關於氣候變遷、戰火衝突、難民生存法則、經濟難民、緊急特況等國際議題,系列節目也來到尾聲。
最後一集,我們關注的是無論此刻與未來都會對全球造成深遠影響的「糧食危機」。
本次邀請到農業科技研究院農業政策中心資深研究員陳逸潔博士、台灣世界展望會國際事工處人道危機回應組組長石博文參與對談,深入國際糧食問題始末,瞭解新冠疫情、俄烏戰火、極端天氣等因素如何造成當今的飢餓與糧食問題,從中爬梳未來糧食問題局勢,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努力,為世界帶來雖然微薄但不可或缺的影響力。
現在全球的態勢就好像是從一個飢餓的人手中搶走糧食,再把它拿給另一個飢餓的人,整體而言,糧食安全依舊是大家需要深刻關注的議題。
疫情蒙上戰火硝煙,全球糧食危機一觸即發
PhotoCredit:2022InBrieftoTheStateofFoodSecurityandNutritionintheWorld自2019年至2021年,因新冠疫情爆發,全球飢荒人口已經增加了1.5億人,光是2021一整年就增加4600萬人之多。
無論是新冠疫情、極端氣候變遷、區域型武裝衝突,還是俄羅斯與烏克蘭兩國猛烈的戰火,在種種因素交互影響下,全球糧食與飢餓議題的發展已顯露衰退跡象。
根據聯合國五家機構今年共同發布的《世界糧食安全與營養狀況》報告,2021年全球飢荒人口已達到8.28億,相當於每9個人之中,就有1個人必須餓著肚子睡覺;其中約2億人口因飢餓導致的營養不良而受到生理上的實質傷害、2600萬兒童因為缺乏糧食導致生長消瘦(wasting),急需治療甚至面臨死亡威脅。
很顯然,全世界正在偏離過去訂定的「2030全球零飢餓」目標。
根本性問題包括經濟貧窮與不平等、極端氣候變遷以及全球各處或大或小的戰火爭端,其中戰爭衝突為最重要的影響因子,不只牽涉國際分工與貧窮問題,也直接暴露全球供應鏈的特質與脆弱性,若全球發展態勢再無好轉,恐怕難以在2030年前消除飢餓、糧食不安全和一切形式營養不良。
牽一髮而動全身,深入全球糧食危機始末如今糧食問題並非像新冠疫情那樣瞬間爆發,而是經過一段時間蔓延、發酵,而後越演越烈,最終成為今日討論的「糧食危機」。
來賓陳逸潔博士仔細分析道,2019年新冠疫情爆發,造成過去前所未見的狀況──供給端與需求端同時驟降,這直接導致國際能源價格崩跌,整體社會需求降至最低點、經濟活動停滯。
不過到了2020年後期,各國開始從疫情打擊中恢復生機,透過各式總體經濟政策的施行調節,整體需求漸漸回升,但此時全球供應鏈的產能卻來不及恢復,供需的巨大矛盾造成過去新聞報導中的塞港、缺貨櫃、斷鍊等問題。
PhotoCredit:農業科技研究院農業政策中心資深研究員陳逸潔博士新冠疫情第一次全球大流行期間,2020年3月的藍色線條(能源)往下崩跌;俄烏戰爭爆發後,2022年4月的黑色線條(肥料)來到最高點。
當全球過渡到後疫情時代,整體供應鏈逐漸回穩,今年2月突然開打的俄烏戰爭更使好不容易趨向穩定的糧食情勢惡化。
作為全球糧食、化肥等重要出口國的俄羅斯與烏克蘭,不只因戰爭讓生產停滯,對外出口途徑也受到封鎖,當稍稍緩和過來的糧食供應又再度緊縮,整體價格自然無法控制的飆升。
此外,各國政府眼見情勢生變,為確保自身的糧食供應與價格穩定,開始採取限制出口或緊急搶購的相對應貿易措施,更直接讓原先存在糧食問題的弱勢國家的險峻情勢嚴重加劇。
PhotoCredit:農業科技研究院農業政策中心資深研究員陳逸潔博士截至今年,仍有23個國家採取糧食出口限制措施。
糧食緊縮、戰火紛亂,世界展望會攜手世界糧食計畫署迅速反應東部非洲為受到國際糧食斷鍊影響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包含衣索比亞、南蘇丹、肯亞等國家在內有超過2240萬人(包含550萬兒童),因為糧食問題而迫切需要人道援助。
幸好世界展望會持續監控各地的糧食問題,並總在危機爆發當下以即時行動回應難民需求。
以南蘇丹為例,長年內戰加上氣候緊急導致全國超過六成的人口需要糧食援助,因糧食危機今年底國內有超過130萬名兒童即將面臨糧食不足與營養不良的窘況。
考量當地位置與內戰威脅,世界展望會與世界糧食署、當地政府合作,透過「空投運輸快速反應機制計畫」以空投的方式進行緊急糧食援助;同時,運用社區建構生計方案(livelihood)在當地設立工作坊,透過農業培訓、種子及設備導入以提升社區韌性(resilience),並傳授女性及兒童保護相關知識,讓社區弱勢可以獲得穩定的生活改善。
PhotoCredit:台灣世界展望會空投運輸快速反應機制計畫,事工專員確保所有糧食補給收集搬運完畢後分發在食品袋內,一切準備就緒,再分發給當地的居民。
糧食危機衝擊國內物價,脆弱家庭的兒童權利首當其衝然而,全球糧食價格高居不下的問題影響的不只是國外,國內也受到不小的衝擊。
來賓陳逸潔博士解釋,台灣算是農業資材(如種子、肥料)的主要進口國,所以全球糧價高漲的問題勢必對台灣造成影響,其中各級產業面臨到最大問題就是生產成本增加,這也直接促成民生物資上漲、影響常民生活。
PhotoCredit:農業科技研究院農業政策中心資深研究員陳逸潔博士世界各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在今年二月以來一路上揚,尤其美國、歐元區都達到8%左右的高點,臺灣近三個月也達到3%,創下十年來新高。
看似數字上的小小變化,卻會使資源本就不充裕的弱勢家庭生活面臨危難,進而壓縮孩子的資源,造成需要援助的緊急特況。
對此,台灣政府也從「穩定供應」、「弱勢族群社會援助」、「調節市場價格」三個方向來穩定國內物價,並強調糧食自給的重要性,再結合循環經濟、淨零排放等綠色生產的概念,積極落實以長久因應未來的糧食挑戰。
不過來賓陳逸潔博士也坦言,因為全球永續發展的趨勢與經濟學上「菜單成本」的概念,危機後糧食價格可能難以降回過去的水平,而受此影響最深的就是弱勢族群,因此無論是政府或是世界展望會,也都透過如綠色照護服務、惜食、救助糧食等零飢餓的實踐策略,積極援助弱勢的家庭與孩子。
「一日生命糧」幫助孩子脫離餓夢,展開笑顏
PhotoCredit:台灣世界展望會「一日生命糧」活動結合待用餐的概念,提供脆弱地方的兒童與家庭一日食糧,提升發展中國家的韌力。
全球至今仍未止息的疫情、戰火與極端氣候問題,讓世界展望會一刻都不曾停歇。
工作人員及志工們背負著一份又一份來自台灣民眾的祝福奔走各地,拯救世界各地處於我們難以想像的危難中的兒童,讓孩子們有機會擁抱希望,獲得本應有的豐盛生命。
面對如今的糧食危機,世界展望會也發起「一日生命糧」的活動來幫助如南蘇丹這類的發展中國家,並邀請行有餘力的人們一起終結浪費,發揮人飢己飢的精神,響應飢餓三十及一日生命糧活動,與世界展望會並肩同行,持續關注國際難民與兒童議題,守護孩子們的未來!響應世界展望會「一日生命糧」行動,幫助孩子驅除餓夢!飢餓三十救援專線:(02)8195-3005即刻救援動起來關於《國際大風吹|行動講堂》由《國際大風吹》李漢威、金鐘主持人蔡尚樺聯手主持,每集《國際大風吹|行動講堂》直播節目將邀請重磅來賓,帶大家深入淺出、探討急需人們重視的國際議題,並呼籲各界付出實際行動,向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展開即刻救援。
猜你喜歡Tags:糧食危機蔡尚樺弱勢家庭新冠疫情俄烏戰爭極端氣候即刻救援弱勢兒童李漢威物價南蘇丹糧荒世界展望會通貨膨脹行動講堂國際大風吹飢餓三十More...台灣人為什麼擁抱死刑?當死刑成為共感之「苦」,廢死者的「置身事外」就成為仇視對象1則觀點最萌公務員「緝毒犬」養成大公開:寄養家庭10年甘苦談,訓成率不到2成,非寵物只能「愛在心裡」2則觀點魏晉風雲之東晉建立(四):運氣頂尖的王導,終於展現了他「鍵盤軍師」的才華1則觀點宜蘭縣長林姿妙涉貪污弊案遭聲押、80萬交保,國民黨呼籲:民進黨不要以司法追殺打選戰1則觀點德州媽媽《不要做自己了,你做個人吧》:「不會教就不要生」,這話完全顯現了台灣苛刻又管過界的育兒環境3則觀點台南殺警案抓到真兇暫時告一段落,但那些罔顧無罪推定、權力分立與偵查不公開的人呢?2則觀點解析網紅Bump與外交部怒槓事件:為何面對行政機關,常會讓人感覺「很不舒服」?1則觀點美國前防長艾斯培建議台灣擴充兵員,曾經從軍17年的我感到不以為然1則觀點《代幣經濟崛起》:投資ICO代幣前,7招教你如何避開詐騙陷阱2則觀點台灣史上最大詐騙集團「鴻源機構」(下):涉及近20萬人的金錢遊戲,蒸發了無數家庭的保命金2則觀點
延伸文章資訊
- 1列寧是德國間諜?紐時最新揭密驚人史實 - 新唐人電視台
《紐約時報》報導分析,前蘇聯的第一任領導人列寧,或許是德國間諜。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後,列寧得到德國的後勤及財務支持,發動了十月革命, ...
- 2列寧真是德國間諜嗎? - 紐約時報中文網
許多證據顯示列寧領導的革命接受了德國的資助和後勤支持。德國人看好列寧,不僅因為他宣揚推翻本國政府,而且他還支持烏克蘭獨立。
- 3(C4778)德國1967年統一社會黨列寧馬克思郵票8全| 蝦皮購物
以免製造困擾。不介意.再下標。 本拍品同步在其他賣場出售。 下標前煩請確認是否已售出。謝謝。 購買(C4778)德國1967年統一社會黨列寧馬克思郵票8全.
- 4弗拉基米尔·列宁-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列寧被廣泛視為20世紀最重要且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也是評價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他是蘇聯普遍推廣的個人崇拜對象,且自他逝世后一直持續至1991年蘇聯解體為止。他還成為 ...
- 5德國西部城市首例:列寧雕像在爭議中揭幕 - 奇摩新聞
倡導豎立這座雕像的小型政黨德國馬列主義黨(MLPD)說,這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終結幾十年後,在前西德地區豎立的第一座俄羅斯革命人物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