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西羌叛軍分裂,露野心靈帝駕崩——董卓(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話說以狄道人王國為首的西涼韓遂、馬騰率叛軍包圍了陳倉,東漢朝廷急忙重新委任皇甫嵩為左將軍,率前將軍董卓,領兵四萬前去抵抗。


董卓對皇甫嵩說:「陳倉形勢危急,應該趕快趕去救援。

」皇甫嵩說:「不然,百戰百勝,不如不戰而勝。

陳倉雖小,但城牆堅固,守衛嚴密,不是那麼輕易能攻破的。

王國兵力雖強,但還是攻不下陳倉的,時間長了,部眾必然疲憊,我們乘他們疲憊的時候,發再動攻擊,這是能夠贏得徹底勝利的策略,所以不必急於前去援救。

」果然,王國從十一月開始,圍攻陳倉八十餘天,一直未能攻破。

這時候時間已經到了中平六年(公元189年)的春季二月了,王國的部隊疲憊不堪,士氣低靡,只好選擇解圍撤退。

於是,皇甫嵩下令進軍追擊,董卓卻上前阻止說:「不行。

兵法上說:『窮寇勿迫,歸眾勿追。

』」皇甫嵩說:「不然,以前我們不進攻,是為了迴避他們的銳氣;現在發動進攻,是等到了他們的士氣已經低落。

我們現在所攻擊的是疲憊之師,而不是『歸眾』;王國的部隊正要逃走,已無鬥志,是逃寇,而不是『窮寇』。

」於是皇甫嵩獨自率軍進擊,命令董卓作後援。

皇甫嵩連續進攻,大獲全勝,斬殺一萬多人。

由此可見,董卓雖然是讀過兵書的,但是對於用兵之道的精髓卻並未領悟。

然而董卓卻並不能虛心的向前輩高人皇甫嵩學習,反而因此大為羞慚惱恨,他不但沒有檢討自己對兵法的理解過於膚淺和皮毛,從而無法靈活運用,達到臨場融會貫通的境界,反而惱恨皇甫嵩比自己高明,從此在心裡與皇甫嵩結下了仇恨。

所以說,君子和小人相處,都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引起了小人的不滿和怨恨,這並不在於君子有多坦蕩和直接,而在於小人的心胸有多狹隘!

因為此次圍攻陳倉失敗並造成重大的兵員損失,韓遂等人共同廢掉了王國的首領地位,脅迫前信都縣令漢陽人閻忠擔任首領,統率各部。

然而不久後,閻忠病死,韓遂等人逐漸如傅燮所言開始爭權奪利,繼而互相攻殺,於是勢力逐漸衰弱。

雖然董卓嫉賢妒能惱恨皇甫嵩,但是畢竟皇甫嵩成功的將西涼叛軍擊退,董卓也因此又得到朝廷封賞。

董卓自從出仕中央以來,由於他善於鑽營,懂得賄賂掌權的宦官常侍,因此不論作戰成功與否,一路上可謂是平步青雲,儘管有短暫的罷官時期,但也沒能阻止董卓的升遷之路。

扶搖直上的董卓其勢力也伴隨著急速膨脹,其勢力迅猛的發展也引起了東漢朝廷的注意和重視。

為了遏制董卓權勢繼續滋長和蔓延,於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曾經征董卓為不掌實權的少府。

董卓上書說:「我所統領的湟中地區的志願附屬軍以及羌、胡兵都來見我,說:『沒有發給足夠的糧餉,沒有賞賜,妻子兒女都饑寒交迫。

』把我的車子拖住,使我無法動身。

這些羌、胡人都心腸險惡,很難駕馭,我不能讓他們聽從命令,只能先留下來進行安撫。

有新的情況,再隨時匯報。

」婉言拒絕,不肯就任。

朝廷也無法約束董卓。

到靈帝病重時,急忙召見董卓,拜他為并州牧,命令他把軍隊交給皇甫嵩指揮。

野心勃勃的靠獨立經營自身勢力起家的董卓對於朝廷的如此安排和任命非常不滿,又上書說:「我得到陛下信任,掌兵達十年之久。

在全軍上下,久已培養起感情,他們眷戀我的恩德,願意一朝為我效死。

請求陛下准許我把這支軍隊帶到并州,為國家守衛邊疆。

」而後公然抗命,拒絕交出兵權,隨即率領自己所屬部隊進駐河東。

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酈向皇甫嵩建議說:「全國的軍權,主要握在您和董卓手中。

現在雙方已結下仇怨,勢必不能共存。

董卓接到命令他交出軍權的詔書,但他卻上書請求帶走軍隊,是違抗皇帝的詔命。

他認為朝中政治混亂,所以敢於拖延時間,按兵不動,這是心懷奸詐。

這兩項都是不能赦免的大罪。

而且他凶暴殘忍,不受將士擁戴。

您現在身為元帥,倚仗國威去討伐他,對上表示您的忠義,又為下邊消除一個禍害,無往不利。

」皇甫嵩說:「儘管董卓違抗詔命有罪,但不得朝廷批准,就擅自討伐他,也有罪,不如公開奏報這件事,由朝廷來裁決。

」於是,上書奏明。

靈帝下詔責備董卓。

董卓仍不肯服從,把軍隊駐紮在河東郡,以觀察時局變化。

董卓自己在多次領兵征戰後,逐漸形成了一支以涼州人為主體、兼雜胡人和漢人的混合軍隊。

朝廷雖然想對董卓加以抑制,但羽翼日趨豐滿的董卓自恃戰功與威望,越來越變得野心勃勃,目中無人。

乃至發展到敢於公然抗旨不尊的地步。

屯兵河東後,由於西涼叛軍出現了爭權奪利,相互攻殺的情況,董卓便趁勢將整個隴西作為了自己的勢力範圍。

雖然他是國家所任命的朝廷命官,但是他卻也不思平剿叛軍,只是一門心思經營和繼續擴大著自己的影響,同時野心繼續膨脹的董卓也開始覬覦著如何進一步獲得中央政權的機會。

當然董卓不平剿叛軍,一方面有他自身實力不足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他想藉助西涼地區的叛亂讓中央朝廷對自己倚重的原因。

而董卓期待的染指中央政權的機會倒也正在一步步向他走來。

這倒不是上天眷顧董卓,而是東漢的腐敗到了一定的程度,中央朝廷難免要發生一下重要的大事和變故。

這還要從董卓隨皇甫嵩被派去支援陳倉之前的一件事說起。

自黃巾軍起事以後,在洛陽的朝廷中,漢靈帝開始留心軍事。

在中平五年(公元188年)的秋季八月(朝廷派遣皇甫嵩和董卓支援陳倉的前兩個月),開始設置西園八校尉(上、下、左、右、中、典和助軍左,助軍右)。

任命小黃門蹇碩為上軍校尉,虎賁中郎將袁紹為中軍校尉,屯騎校尉鮑鴻為下軍校尉,議郎曹操為典軍校尉,趙融為助軍左校尉,馮芳為助軍右校尉,諫議大夫夏牟為左校尉,淳于瓊為右校尉,都由蹇碩統一指揮。

蹇碩身體壯健,又通曉軍事,很受漢靈帝信任,就連大將軍何進也要聽從他的指揮調遣。

當初,靈帝曾經連續死去了幾個兒子,因此,何皇后生下兒子劉辯後,就送到道人史子眇家去撫養,故被稱為「史侯」。

王美人生下兒子劉協,由董太后親自撫養,被稱為「董侯」。

群臣請求靈帝冊立太子。

靈帝認為劉辯為人輕佻,缺乏威儀,想立劉協,但是猶豫未決,一直沒能拿定主意。

終於,在靈帝病重時,把劉協託付給了蹇碩。

丙辰(十一日),靈帝於嘉德殿駕崩。

蹇碩當時在皇宮中,計劃著先殺掉何進,從而使何皇后失去外援(何進是何皇后的哥哥,也因為何皇后做到了大將軍),然後再立劉協為皇帝。

於是他派人去接何進,說是要與他商議事情,何進以為是要一起商議漢靈帝的後事安排,於是即刻乘車前往。

蹇碩的司馬潘隱與何進早有交情,在迎接他時用眼神示意何進有危險。

何進大驚,連忙馳車抄近道跑回自己控制的軍營,率軍進駐各郡國在京城的官邸,然後聲稱有病,不再進宮。

結果蹇碩想要按照漢靈帝的遺願改立劉協為皇帝的機會落了空。

既然是漢靈帝的遺願,蹇碩為什麼要搞得這麼複雜?想來是漢靈帝病重時倉促之間下的決心,恐怕是沒有來得及擬定遺詔,所以蹇碩才會想出這個荒唐的計劃,結果殺何進不成,被何進發現,反倒為自己招來了殺身大禍。

戊午(十三日),皇子劉辯即帝位,當時他十四歲。

尊稱母親何皇后為皇太后。

何太后臨朝主持朝政,大赦天下,改年號為光熹。

封皇弟劉協為勃海王,當時只有九歲。

任命後將軍袁隗為太傅,與大將軍何進共同主持尚書事務。

少帝即位後,一場權利的爭奪和變更便也隨之到來~!

預知權利的角逐到底如何,敬請期待董卓(八),或者歡迎大家關注微信公眾號:知興替 History_Talk,我在那裡更新比較及時,謝謝~!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孫超人講歷史之三國篇——蓋勛(下)

話說蓋勛於狐盤,便被羌族叛軍擊敗。僅剩百餘人仍列陣與敵人奮戰。句就種部落羌人首領名叫:滇吾,向來被蓋勛所厚待,他在前面用兵器攔住羌人士兵說:「蓋長史是賢人,你們若殺了他會遭天譴!」蓋勛聞言仰頭...